发信人: shenlang (沈浪), 信区: Lotayu
标 题: 罗大佑歌词创作初探(终)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Dec 21 23:18:46 2013), 站内

二、罗大佑歌词创作的内容题材

(四)家园

“乡愁”,是台湾地区特有的文化心理情结,也是台湾地区文艺创作的永远的“母题”。在歌曲方面,较早说起这个话题是罗大佑,他就创作了多首关于“家”的歌曲。不过,在罗大佑的类似歌曲中,“都表现出一个二律背反:一个过去逃离的地方,一个现在想回的方向。”[⑦]这在早期的《鹿港小镇》一歌中可见一番,表达着一种深深的矛盾心态: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一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宝用世世代代传香/ 啊——鹿港的小镇(《鹿港小镇》)


在这里,“鹿港小镇”是歌者的家,是一个过去逃离的最初的地方,但是歌者逃离到城市中后,在繁华的都市中苦苦寻求,却只找到失望和沮丧,对城市和自己的理想充满着幻灭感,从而发出痛苦的呐喊:“台北不是我的家”、“台北不是想象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我当初的梦想”。而这也宣告着歌者即将回归,回到曾经离开的地方,曾经的“鹿港小镇”,曾经的“家”,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歌者再次回到鹿港小镇,目前的一切却再次将他的梦想击碎:现在的“鹿港小镇”已经不是过去的“鹿港小镇”,现在的鹿港小镇已经被城市化所“过渡”了,曾经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早就不存在,“鹿港小镇”也变成了“台北”一样的工业化城市,歌者此刻又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尴尬境遇。关于这一点,罗大佑在《一样的月光》中一歌中也做过追问:“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其实,这一切所反映的矛盾与尴尬,也是台湾特有“乡愁”的最基本的本质:不是“家”回不了,而是回不到过去的“家”,现在的“家”已经不是过去的“家”了。

从1985年起,一种强烈的家园归属感促成了罗大佑寻根意识的音乐,1986年的《东方之珠》、1989年的《故乡》以及1991年后的《原乡》、《皇后大道东》、《首都》这三张被称为“中国三部曲”的唱片与单曲,都可看作是罗大佑寻根音乐的轨迹,特别是探讨移民问题的“中国三部曲”,从不同角度观照着华人世界以及最终不能回避的血脉相连的故土——中国。不过可惜的是,这些作品的作词大多都不是罗大佑本人,罗大佑只负责作曲制作方面,但虽然是集体合作性的作品,其中肯定渗透着罗大佑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结。以下笔者举《东方之珠》一例来分析罗大佑歌词中的“文化乡愁”的家园情结: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东方之珠》)


这是一首极为亲切优美的抒情歌曲,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写出了香港的那种百年沧桑感,同时也以独特的东方曲调唱出了香港人对血脉相连的中国的深深眷念的家园情结,抚慰着中国人家园宿命的伤痕。香港与台湾一样,都是曾历着台湾所经历的一切,经历过帝国入侵殖民统治以及东西方文明对抗与共融时期,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寻求着文化认同和精神家园的归属,特别是“九七情结”,更是香港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其实,这也是中国人普遍的家园情结的表现,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乡愁”的表现。这首歌中的情感倾诉主体与客体都几乎连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祖国,哪个是香港,香港和祖国从来都是血脉相连的,特别是“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更是道尽了中国思乡的宿命情结。

基本上来说,罗大佑歌词创作的内容题材是多种多样的,至少以“三部曲”的方式来解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这些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罗大佑的歌词创作在内容题材上深刻地揭示了一代人的普遍心理和民族情结,唱出了一代人普遍的心声,抚慰了一代人的伤痛心灵,也因此引起更多人的强烈共鸣。

三、罗大佑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

据说罗大佑的歌曲大多是旋律先出现,为了填出适合的歌词,总会进行长时间的精雕细磨,特别是《童年》一词,几乎花了近三年时间才完工。正因为如此认真负责,也使得其歌词创作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深邃优美的意境

E.R.库尔提乌斯说:“过去的文学总是活跃在现在的文学之中。” 在罗大佑的一些歌词创作中,就是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散发着浓郁的中华诗词古韵,主要表现在于通过典型的意象通过现代白话文来对比组合,同时运用反复、排比、隐喻、象征、双声、叠韵、回环等语言修辞格,构建出一种深邃优美的意境,从而给人带来一种既空灵蕴藉的审美快感,这一切在《恋曲1990》、《海上花》、《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追梦人》等都有所表现,特别是《追梦人》,更是将词写到了至今人们仍无法逾越的高度:

让青春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它深藏的红颜/飞来飞去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让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不悔不死永远的爱人/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来飘去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追梦人》)

这首歌是1991年春罗大佑敬献三毛的亡灵而写的歌,充满了怀念与伤痛意味。作者在这就是主要通过运用典型的意象群和修辞格,从而营造出一种深邃优美意境来表达自己心中悲痛的缅怀之情。歌词主歌前两段八句,基本上就是通过“青春”、“梦”、“笑容”、“春雨”、“花朵”、“红颜”、“飞絮”、“笑脸”、“红尘”、“冰雪”、“寒夜”等一系列充满色彩感而又既有概括性又有形象性的典型意象来通过修辞格组合,构建出一个既梦幻又现实,虚实相交的四季轮回、生命变幻、红尘滚滚的审美境界,从而含蕴地寄托自己深切的哀思和祈求。歌曲进而进入主歌部分:“让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不悔不死永远的爱人”。再接下去同样是用意象来构建一种虚幻的红尘俗世的意境,特别是后两句,既有对三毛博大凄美生命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存在方式的调侃。在此,由深邃凄美的意境所构造的歌词已经上升到普遍生命的高度,上升到中国独特的诗性哲学追问的高度。难怪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这样评价此歌词:“表面听去没有一句是写三毛,细读歌词又没有一句不是确确实实在写三毛,能把歌词写到这么一个高度,悼念一个朋友,字里行间却让你看不出来是谁,后人不会把它认为是专为一个人而写。” 而这一切,只有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空灵蕴藉的意境才做得到。而纵观罗大佑的歌词作品,我们都可以发现他大多作品都是具有深邃优美意境的句子,如“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东方之珠》);“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恋曲1990》;“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空留遗恨/愿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海上花》)等等,措词相当古典优美,富有意境,读来韵味四溢。

(二)多种多样的风格

罗大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出版了近几十张专辑,200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既有高雅的、也有另类的,当然很多都是多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如《海上花》、《京城夜》。罗大佑的歌曲歌词风格除了以上所举例的具有深邃优美意境的现代性古典抒情作品另外,更多的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西方现代摇滚风格。抨击现代文明的异化弊端,是摇滚乐的基本特色,这在罗大佑早期的《鹿港小镇》已经表现出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而后来的《未来的主人翁》、《现象七十二变》、《超级市民》、《之乎者也》、《盲聋》等,都可以看做是摇滚乐的代表作,其中都表现出极强的现实批判精神。特别是《现象七十二变》,曾入选中国内地大学普及性语文教材——《大学语文》。中山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高小康曾评价此歌词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它的文化批判价值,在历史、现实、理想、人情世故等方面,作者都有其批判态度。

(三)词曲胶合的音乐性

罗大佑的歌曲大多都是旋律先出现后再填词,为了填出适合的歌词,总会进行长时间的精雕细磨,特别是《童年》一词,自从1976年创作,几乎花了近三年时间才完工,许多时间都花在如何让“词曲胶合”,也就是如何精确地让歌词和旋律密合又无失口语的质感,比如《亚细亚的孤儿》一歌就是既要坚持口语的流畅性,又要充分顾及语言和旋律的精确融合,以诗歌般的语言与民谣般的旋律来表达民族在大时代下的家园归属渴求,它所显示的力量基本上已远远超越了流行歌词和旋律的范畴。也正因为这样,罗大佑的歌曲歌词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罗大佑曾在《原乡》合辑的文案中写道:“歌,是语言的花朵”,从中可看出他是很注重歌词方面的创作,不过罗大佑的歌词创作有一个明显特色就是往往具有很多形容词曲折复杂连缀的长句,这些长句往往都是旋律的重复性所形成,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罗大佑在歌词创作中常常运用很多叠词,比如《恋曲1990》,歌词中就运用一连串的叠词:“乌溜溜”、“苍茫茫”、“寻寻觅觅”、“黑漆漆”、“轰隆隆”“孤单单”等,再加上相关修辞格的精确选用配置,从而使整首歌曲歌词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既充满着诗的语言感,也充满着歌唱的口感,一唱起来圆润如珠,朗朗上口。这不能不说是罗大佑歌词创作的独特特色之一。

四、结语

罗大佑是20世纪后20年中国流行音乐的不可避免的人物之一,其歌曲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特别是其歌曲歌词创作更是以深刻多样的内容题材与浓厚的艺术特色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弊端以及深层的民族文化情结,写出了一代人的普遍心理情怀,同时将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和社会批判精神开创地融入流行音乐创作领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代流行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一切对于当代流行音乐歌词创作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影响。

(全文完)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140.20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