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ulinada (电波), 信区: Lotayu
标 题: 关于罗大佑的一些回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Sep 7 18:14:50 2013), 站内

作为80后,三线城市读中学时候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零用钱可以买Mp3,更不会像现在的小孩回家就有各种智能手机,各种pad和电脑。要想听音乐,还只停留在收音机和卡带的水平上,当时如果谁有个SONY的CD机,在学校那便是极为拉风的了。我对罗大佑的接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最初听得是收音机里面放《你的样子》,林志炫版本,半路里调台听到的:那时候吃饱了晚饭,离晚自习还有半个小时的消化食儿的时间,就抱着个收音机听节目。“我听到远去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一个高亢的男声——清亮而纯净,略带悲凉——从收音机里传出来。把酒足饭饱,正闭目养神享受这半小时休息的的我给叫了起来,丝丝倦意一扫而光,带着阵阵秋风传来的冬天的气息,浑身一震.....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罗大佑的作品。那句歌词一直错到现在...
那时候的网吧要3元钱一小时,玩得还是红警/星际/百战天虫,那时候的我也很土鳖,哪知道网络上还能查歌词啊...于是每天继续抱着收音机听,等主播再放一次,起码要记住一句歌词...在等待中,发现这歌还有另一个版本,是个过气的老男人唱的,他叫罗大佑。还发现他还唱过“乌溜溜的黑眼珠...”和\"池塘边的小路上\"——单单是旋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只能从他低沉的嘶吼中听懂支离破碎的歌词。
上了高中,CD机已经普及,去个音像店,问有没有罗大佑,店员费力的找了半天,基本就是那么几张CD——那时候任贤齐很火,张信哲也很火。
家里是坚决不会给我买个CD来听歌的,TNND为了督促我学习,电视坏了都没给买...没有CD机,望着满街的唱片,感觉是真无奈啊。直到后来家门口开张了个小音像点,专门卖过期/翻录卡带。我进去翻了半天,买了三盘卡带:门边架子上的任贤齐什么金曲合集,水木年华的一个什么专辑,还有就是从某个角落的底层里面翻出了一盘罗大佑的卡带——\"之乎者也\"。
真是爽歪歪啊,窜回家就拿去喂复读机,记得第一首是鹿港小镇,罗大佑在里面吼“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嘿嘿,咱有了复读机和歌词,不怕听不懂——就是挺奇怪的,一个老男人大唱台北不是他家。嗯,我要是大唱济南不是我的家,估计脑子肯定有病了....
然后是童年,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写到这里,我发现此“之乎者也”非彼“之乎者也”——1982年的专辑为啥有恋曲1990捏?我当初买的那盘卡带,用的“之乎者也”的封面,里面也个合集——我对罗大佑的进一步认识,就是在这盘盗版磁带下完成的。后来磁带听多了,里面磨损的厉害,转也转不动了。
里面有两段插曲:第一个,高中迟到是要惩罚唱歌的。唯一的一次迟到,我无奈之下只好抄了光阴的故事站在全目前唱歌,一本正经的清唱了三遍,然后发现老罗的歌,如果没有配乐,千万别清唱,根本没调。
第二个插曲,高中有个好友过生日,每个人都要唱一首歌,我情急之下,来了段“我听到远去的你的声音,是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然后有个女生笑了,跟着我一起唱。唱完告诉我,就调调对,歌词错了好多...
后来上了大学,发现网上可以搜歌,mp3也不贵300多块钱就能买一个。下了一堆歌慢慢听。还特意下了《阿郎故事》:发哥作为一个少年时的太保,中年时的失意老爸,一个丢了老婆的赛车手,一个为了未来搏命的男人——摩托车爆炸的火光中,<你的样子>响起...还发现小时候火热一时的雪山飞狐片尾曲——追梦人,居然也是罗大佑的杰作。
直到中国合伙人再次把光阴的故事重新唱响,老歌新唱,发现光阴流转,大家都改变了...一起唱<你的样子>的女生,已经去了大洋彼岸结婚生子,曾经过生日的那位,也去了新加坡定居。听我唱《光阴的故事》的同学们,你们变得怎么样?
只是现在每每在百度音乐盒,在豆瓣频道,在手机中听到罗大佑时,反而怀念起当年那段抱着收音机,静静等候自己喜欢的那首歌的期待。
※ 修改:·gulinada 于 Sep 10 19:08:48 2013 修改本文·[FROM: 123.126.50.*]
※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66.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