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2798 (一生一世一双人), 信区: XuWei
标 题: 我听许巍之江湖夜雨十年灯(上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9 21:45:03 2013), 站内

(转载,略有删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就是黄庭坚所作流传近千年的佳句,难忘那桃李盛开、春风拂面、而我们又相聚一起畅饮的日子。在此刻的长夜孤灯下,我只有深深地思念着那飘泊江湖十年的挚友。

北京又在经历着一段不明所以的天气。没有了太阳,时不时地下几滴小雨,空中弥漫着雾气,沉闷而阴翳。更多的时候只有用音乐来排解心中莫名的惆怅。CD中轮换的是“在别处”与“那一年”。音乐对我而言是很奇妙的东西,可以在瞬间改变我的心情。许巍更是个不寻常的歌者,于不经意间“击打我的心”。

准确地说,第一次听许巍是在九五年秋天,那首写给张炬的“两天”。这是初次的感觉,但可不是像天空那样的晴朗。或许是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歌词,以及这样歌唱的感觉吧。许巍的名字,从此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青鸟II”:歌曲的的关键词:秋天;飞翔;破灭幻想;冰冷;漫无目的;歌唱;夜;飘荡;遥远无尽;伤悲。一直以来自己就是个自卑与自信的混合体,幻想着那在经历无数痛苦挫折之后的成功喜悦。十年前我不知道青鸟将会代表着什么,只是我感觉这歌中有种适合自己的力量,而这力量带着我飞翔。

“我思念的城市”:经历着膝盖重创后的痛苦,也正享受第一次考近班中前十的喜悦。起风的晚上,听到许巍唱着“我思念的城市”。坚定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城市的想法,确定了自己要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幻想着未来的某天,在成都、南京或者西安的某个校园里,唱起这首歌。九六年的华北,沙尘暴已经初具规模。从校园向家乡眺望,那个城市太厚的灰尘,却也寄托着一往情深的思念。

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候。最后的天津夏天,送走了一个个奔赴他乡的朋友。不可思议的高考,让我如愿离开了家乡,但却没有进入理想的城市,自己的目的地是北京。在最后那些天感受着许巍,在“树”中的呐喊,在“水妖”中的无助。一样的绝望。我的秋天,就要到来。

如果说听“在别处”的时候我在憧憬着未来,那么在听“那一年”之时我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惧。在准备考研,但完全没有把握。找工作、留京,更是给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彷徨,失落,但渴望温暖与鼓励。幸运的是,很多种心情在“那一年”中得到了释放。多年之后,如果让我评价自己听过的十张经典专辑,“那一年”肯定位列其中。

“那一年”:还记得,零一年元旦的东方时空,用影像介绍了一个在异乡打工的青年的一天,背景音乐就是“那一年”。北京,我们都选择在这里工作生活。但是不是只有在繁华的街灯之下的阴暗角落,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呢?迷惘,真正的迷惘。在生存面前,所谓的理想是否会脆弱不堪,不愿去想。面前是一条漫长的有风的道路,只能带着仅有的英雄梦想,挺胸勇往直前。我们用这首歌,彼此激励。

“故乡”:“我思念的城市”之姊妹篇,只是此刻又有了别样的心情。选择在北京打拼,还是回去在爸妈身边生活?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一个个问号。其实在四年大学生活之后,家乡的故人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模样了。于是只有选择在这个城市,继续。

“方向”:如果你说不喜欢这首歌,我会很遗憾。方向,自己选择的方向,不管是否正确,是否会头破血流,你始终都会一直朝这方向去飞翔。多年以后,青鸟依旧孤独地寻找自己的方向。而我们,也在这条路上坎坷前行。

“温暖”:许巍的改变,就从“温暖”开始。大理,丽江,洱海上的点点白帆。。。一个真实的许巍,不只是有烦躁的失望的内心,一样会有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祥和。

许巍通过“那一年”告诉我:音乐,有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开始攥着拳头,后来张开双臂想去拥抱什么,终有一天他会双手合十的。。。

我的零一年的岁月,在六月八号的校园民谣毕业纪念册达到了顶峰。大学时代,结束了。我带着那些书、那些音乐和仅有的理想,逃到了石景山的一处偏僻角落,继续活着。。。。。。。 就把这个当成上篇吧,毕业到现在的感觉当成下篇,让自己,和每一个过客,慢慢体会。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112.6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