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eed (鳄鱼), 信区: RealEstate
标 题: 回顾我的买房和成长经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4 23:02:05 2013), 站内
六号线终于开通了,我坐着飞驰的六号线,感觉她是我的亲人,因为它解决了我在生活上的一个最大难题:远。
是啊,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远”就是困在我心头的一把刀。
六号线把从定福庄到呼家楼,以前五十分钟的路,变成十分钟的路!我静静的来回坐了两次。好好矫情了一把。
到现在为止,可以说自己挖的坑自己总算填平了,对自己,对家人,总算有了个交代。
也趁着这次这个交代,回顾下我的买房历程。
这期间,同时是我的生活观,价值观剧烈变化的三年。所以,回顾我的买房历程,也等于回顾我这三年的成长历程。
那年是09年,最低点时也看过房,感觉压力不大就嘻嘻哈哈的过去了。想那时,我真是个懵懵懂懂的大男孩,无忧无虑。
人都有惰性,特别喜欢听自己爱听的声音。我也如此,所以我喜欢在“房产观澜”里逛,因为那里批评的最猛烈。经常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房价之高,理由如下:一个人工资多少,房价多少,所以要30年不吃不喝才行。现在每次回想起这样的帖子,就想揍他:像他这样的第一没有家长的援助;第二老婆也没工作;第三自身工资也不高的外地人,本是第一批就该被淘汰的人,居然充当主流声音混淆视听。自己loser不买也就罢了,还拉别人垫背。
更有个灾星天天在“房产观澜”一触即发一触即发的,也不知道哄了多少人(是的,那时候的我就是那么容易被哄,被忽悠,所以要怪只能怪自己)。
我更恨09年6月带我看房的中介,那个傲慢样,有生意不做。如果他的态度稍微好一点,我的人生命运或许就可以改写。但还是只能怨自己,是啊,当时我是强烈看空的。看着路边的中介门口的房价天天上涨的时候,我反而特别的开心,我坚定的认为:涨的越多跌的越猛,我反而怕它涨的不快,这样要让我多等!到了9,10月份,地王一个接一个,二手房成交量和价格一天比一天高,媒体都说大家已经恐慌性入市了!我看着这新闻简直是喜不自禁,认为这帮人愚不可及:难道不知道随市场大众跟风是最大的傻瓜么?
我生命的转折点缘于一个中介的出现。我一辈子忘不了他的名字,他叫李俊杰,对我来说我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那天很冷很冷,但他非常的耐心的带我看房,一套一套的推荐。走到我现在家楼底下的时候,我已经累了不想再看了。他继续劝到:“李哥,李哥,既然都来了,就再看看吧,再看看吧!”,我终于扭不过,去看了。居然就这么看上了,除了价格不满意(历史最高点。单价1.4万,是最低点的两倍),其他都还行,当时一个很重要的想法闪入眼帘:如果我在这个房子里生活应该会很开心的,不是吗?既然如此,犹豫那么多干嘛呢?
房东很实在,让我交完两万元定金的第二天就可以入住。(我们现在依然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这是后话)
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虽然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烂房子,但私人空间的充足给我们的生活提高真的超出我的想象。当住进去房子的第一天,那种幸福荡漾的感觉至今难以言表。哇,这么好的卧室,这么好的厨房,以后就我们俩用了!再不用和别人分享洗衣机啊阳台了,自己想买沙发电视就买了。同时内心又轻轻感叹甚至奇怪:早知道会这么的幸福,那为什么没有早买呢?
另一个没想到的就是社会对你的认可,举个简单例子:我租房子到时候没地方放自行车,有个车棚只能户主才有资格放。而我这个小区也是类似情况,看车的对我说没地方放。我说我买房了。他说,哦,那你可以免费放。
这时我懂得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有房族和无房族之间有个巨大的信息不对等!就是拥有自住房的人才能更清楚的知道有房的感觉,和房子的价值。而无房族只能通过外部价格来推测房价的虚高。我很惊喜的想把这个道理和很多没有买房朋友或同事分享:原来我们处在一个大的陷阱里,要注意啊!而我真的没有炫耀的意思。但从他们的反应来看发现我这样做是错的,甚至是挑衅。从此我小心谨慎,只对有房的人分享。
刚开始的一个月,我随时准备房价的“一触即发”,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3个月过后,房价突然发力飙涨。我的房子居然升值了50多万!中介开始怂恿我卖了。我知道这个事实后,并没有多少开心。我只是想大哭一场!真的。我只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从小到大我都是个乖孩子。我从不赌博我也从不炒股,为什么非要我承受这么大的风险?我又懂了:房地产的本质把全国人民都的卷入了一场全民赌博当中,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参加!
于是我开始真正关心中国的房地产信息。每天都翻“房地产论坛”的帖子,再也不去“房产观澜”了。所以我这篇文章也感谢该版对我的帮助。
渐渐的,我变了,我懂了。
我懂了:我的集体户口居然不属于正式户口,你必须买房落户了才算!也就是说你光有了集体户口没房子,你孩子照样没“屁眼”!这是什么狗屁政策啊,我早知道我早买了!
我还懂了:公积金政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照顾中间阶层的政策了(限价房也算吧)!同时也是逼着你买房的政策。你不买房提不出来,且只有活期利息。一大片穷人根本凑不起首付但也必须交公积金,然后这钱让凑的起首付的人低利率贷出去买房。我有个同事取的公积金金额已经超过了他当时的房价,又不能提了,他只能无奈了买了第二套!这是多么恶心的政策了,我早知道我早买了!
我更懂了:这个社会很残酷。在地铁里,天天和众多的陌生人拥挤在一起。表面上和他们毫无瓜葛,但在同一个市场里,我们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者!
同时我也认真反思了我之前犯的错误,具体如下:
1:没有调查就轻易做结论。比如09年的租售比绝对合适,再加上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怎么就一厢情愿的说泡沫呢?
2:房价的确迟早会下降,但错误的估计了涨跌的周期!房市可不是股市。我们的青春耗不起,轮到我们了就该买,第二套再谈看空不迟。
3:身边的确有很多人买房吃力,但严重低估了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有钱人的钱多其实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4:房地产的本质是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全民博弈。这么明显的对抗,我居然站错了队!
5:80后的竞争在事业外,不在事业内。一直对生活抓大放小的我居然放过了大头!
6:我不顾中国国情,不想做啃老族,老想着靠自己力量去买房。幼稚!殊不知用父母钱买房本质上也是替他们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
7:很多人骂房价高,并不代表他们买不起。也就是说大部分买得起的也照样骂房价高,但如此一来骂声的太多容易造成房价虚高的假象。
天呐,仔细的分析我居然犯了这么多的错误,所以我忍受我的损失心甘情愿。但不忍让我女朋友也陪着我受苦,不忍把我父母攒了一辈子的钱全赔了进去。
经过一再仔细的思考,我打算垫资二十万(其中有十万的公积金)给女朋友买第二套房!原因如下:
1:女朋友的公积金必须利用起来!这辈子只有一次机会能得到如此优惠的贷款了!这也是党的政策对我的为数不多的福利。
2:两套房子加起来相当于城里的一套房子。因为我迟早要换房,这样涨跌对我来说都不怕:它涨我也涨,我跌它也跌,我只是提前锁定了风险。
3:ZF的口号一直是“防止过快上涨”。这是多么明显的口号啊。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弱智的口号,更不理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误读。高中语文做了那么多的阅读理解都白做了?
4:我现在比看空的人分析的更多,更理性。我相信我是对的。如果说第一套我买的稀里糊涂,那第二套我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月份开始调控,房价开始慢慢跌了。我觉得这的确是非常好的机会,重新开始看房。终于在九月份在附近单价1.7抢了另一套小房子,女朋友也可以贷款公积金了!但我高兴的太早了,情况比较复杂,她之前的公司没给她纳税,以至于她的纳税期没到一年无法待公积金。而银行贷款门槛又超高。于是我们***,折腾很久,总算趁七折利率取消的最后一周把钱贷了下来。虽然没用上公积金,但有个七折利率也算安慰。(这里透露一个经验:经常看房一定能抢个比当时市场价便宜5到8万的房子。但是中介费却难谈下来)
紧接着限购政策来了,真险啊,再晚些女朋友就要被限购了!所谓一节胜,节节胜。一步错,步步错。这就是人生的残酷。到此为止,虽然竭力反扑,无奈之前受伤太深,依然是仰望winner阶级的局面。
房子是改变人观念的利器。在新居里,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慢改变了我的许多观念。
1:首先就是阶级论。这个社会,分了很多的社会层次。房子加大并固化了这种层级关系。阶级论能渗透到生活很多领域:比如找对象找本阶级的最容易成功和幸福;比如日常的朋友也是本阶级的最容易要好;你的阶级观念长期以往能决定你所属哪个阶级,同时你所属的阶级环境会日积月累的影响你的观念;你在不同的阶级,思维方式全完不一样,影响着你的方方面面。想要用好阶级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析这个社会有多少阶级,自己和他人又属于哪个阶级,越细越准越好。比如前面说的一个人买不起房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到某个人发表一番深刻的言论,首先分析此人是所处哪个阶级,结合他的言论,你会感受更多。
2:要客观的赞美,主动的去赞美。如今这个社会抱怨太多,但经常性的抱怨会阻碍你的视线,让你不能理性思考,去客观的了解社会。其实这个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进步的,只是大家不停的强调阴暗面而使得这些进步暗淡了。
去赞美!是这三年来,我学会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以前对社会太愤青,尽是讽刺。现在依然讽刺,但会把嘲讽收回来些。的确做得好的就去大声赞美。比如北京地铁飞速发展,我大声去赞美了;高铁的普及,我大声赞美了;宽带的提高,我大声赞美了;中介对我是天使,我赞美他。温总理取消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我赞美他。
有意思的是:我每次的赞美,都会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说我奴性太强,给点好处就满足。那心态和以前的我一样,强力关注于负面的东西,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发现我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更准确了!这个提高很重要。
有房的生活并不全是幸福。相反,让我更清楚了我是如何的屌丝。每天的交通让我苦不堪言。我本来可以买在四环的晨光家园,或者青年路的。但去阴错阳差的买在了五环外的一站。就是这一站,绝对距离虽不长,但交通距离有40,50分钟只久!无论我采取什么交通方式,坐工具,挤八通,骑电动车。想跑到四环真是要扒一层皮。夏天的时候,八通线换一号线,密密麻麻的人民像集中营的犯人一样,默默的排队往前走着。一号线内没有空调,窗户全是汗珠滚下来!上下班的三小时,我都必须站着挤着。每天上下班都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在心头。我想利用路上时间看书,一年后脖子和肩部落上了严重疾病。
我体味到屌丝的悲剧是有太多人同是屌丝,又和你竞争同样的资源。我们的上一层阶级其实和我们的本质差距并不大,但是实际距离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但又可以反过来说:只要你跨上去了,回头看又会觉得没什么,也就是这一小步嘛。
我这个时候才开始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我发现失去了优越感!我要摆脱这个命运,否则我自讨苦吃的在北京干嘛?回家多好?对所谓的改变,我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每天学习,要跳槽要涨薪。十个月过后,终于让我跳出了舒服的事业单位,薪水翻了一倍到了压力更大的外企。老婆受我鼓舞半年后也努力跳槽,薪水也翻了一倍,家庭总收入居然也达到了某个十大所说的标配。从这个角度说,北京还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只要你努力,就能有回报。这大概是北京吸引这么多人的主要原因吧。
另一方面租金也从2300涨到了3000,让租售比趋于合理。对没一个房客,我都像真诚的朋友对他们,大家都是年轻人嘛。我尝试和他们周末一起玩啊,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啊。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在他们眼中,和我只有利益关系。
日子呢似乎过的越来越好了。但我丝毫没有不敢乐观,依然牢记我当前的所处的阶级形式:在北京如果十个等级,我仅仅处于刚刚及格的等级中,是个中等屌丝。而且我知道所得到的东西还很不牢固,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我必须要继续往上爬。
而重新杀回城里,则是让我苦不堪言的首要的长期目标。
--
※ 修改:·feed 于 Jan 25 09:04:13 2013 修改本文·[FROM: 57.72.27.*]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18.186.58.*]
标 题: 回顾我的买房和成长经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4 23:02:05 2013), 站内
六号线终于开通了,我坐着飞驰的六号线,感觉她是我的亲人,因为它解决了我在生活上的一个最大难题:远。
是啊,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远”就是困在我心头的一把刀。
六号线把从定福庄到呼家楼,以前五十分钟的路,变成十分钟的路!我静静的来回坐了两次。好好矫情了一把。
到现在为止,可以说自己挖的坑自己总算填平了,对自己,对家人,总算有了个交代。
也趁着这次这个交代,回顾下我的买房历程。
这期间,同时是我的生活观,价值观剧烈变化的三年。所以,回顾我的买房历程,也等于回顾我这三年的成长历程。
那年是09年,最低点时也看过房,感觉压力不大就嘻嘻哈哈的过去了。想那时,我真是个懵懵懂懂的大男孩,无忧无虑。
人都有惰性,特别喜欢听自己爱听的声音。我也如此,所以我喜欢在“房产观澜”里逛,因为那里批评的最猛烈。经常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房价之高,理由如下:一个人工资多少,房价多少,所以要30年不吃不喝才行。现在每次回想起这样的帖子,就想揍他:像他这样的第一没有家长的援助;第二老婆也没工作;第三自身工资也不高的外地人,本是第一批就该被淘汰的人,居然充当主流声音混淆视听。自己loser不买也就罢了,还拉别人垫背。
更有个灾星天天在“房产观澜”一触即发一触即发的,也不知道哄了多少人(是的,那时候的我就是那么容易被哄,被忽悠,所以要怪只能怪自己)。
我更恨09年6月带我看房的中介,那个傲慢样,有生意不做。如果他的态度稍微好一点,我的人生命运或许就可以改写。但还是只能怨自己,是啊,当时我是强烈看空的。看着路边的中介门口的房价天天上涨的时候,我反而特别的开心,我坚定的认为:涨的越多跌的越猛,我反而怕它涨的不快,这样要让我多等!到了9,10月份,地王一个接一个,二手房成交量和价格一天比一天高,媒体都说大家已经恐慌性入市了!我看着这新闻简直是喜不自禁,认为这帮人愚不可及:难道不知道随市场大众跟风是最大的傻瓜么?
我生命的转折点缘于一个中介的出现。我一辈子忘不了他的名字,他叫李俊杰,对我来说我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那天很冷很冷,但他非常的耐心的带我看房,一套一套的推荐。走到我现在家楼底下的时候,我已经累了不想再看了。他继续劝到:“李哥,李哥,既然都来了,就再看看吧,再看看吧!”,我终于扭不过,去看了。居然就这么看上了,除了价格不满意(历史最高点。单价1.4万,是最低点的两倍),其他都还行,当时一个很重要的想法闪入眼帘:如果我在这个房子里生活应该会很开心的,不是吗?既然如此,犹豫那么多干嘛呢?
房东很实在,让我交完两万元定金的第二天就可以入住。(我们现在依然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这是后话)
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虽然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烂房子,但私人空间的充足给我们的生活提高真的超出我的想象。当住进去房子的第一天,那种幸福荡漾的感觉至今难以言表。哇,这么好的卧室,这么好的厨房,以后就我们俩用了!再不用和别人分享洗衣机啊阳台了,自己想买沙发电视就买了。同时内心又轻轻感叹甚至奇怪:早知道会这么的幸福,那为什么没有早买呢?
另一个没想到的就是社会对你的认可,举个简单例子:我租房子到时候没地方放自行车,有个车棚只能户主才有资格放。而我这个小区也是类似情况,看车的对我说没地方放。我说我买房了。他说,哦,那你可以免费放。
这时我懂得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有房族和无房族之间有个巨大的信息不对等!就是拥有自住房的人才能更清楚的知道有房的感觉,和房子的价值。而无房族只能通过外部价格来推测房价的虚高。我很惊喜的想把这个道理和很多没有买房朋友或同事分享:原来我们处在一个大的陷阱里,要注意啊!而我真的没有炫耀的意思。但从他们的反应来看发现我这样做是错的,甚至是挑衅。从此我小心谨慎,只对有房的人分享。
刚开始的一个月,我随时准备房价的“一触即发”,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3个月过后,房价突然发力飙涨。我的房子居然升值了50多万!中介开始怂恿我卖了。我知道这个事实后,并没有多少开心。我只是想大哭一场!真的。我只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从小到大我都是个乖孩子。我从不赌博我也从不炒股,为什么非要我承受这么大的风险?我又懂了:房地产的本质把全国人民都的卷入了一场全民赌博当中,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参加!
于是我开始真正关心中国的房地产信息。每天都翻“房地产论坛”的帖子,再也不去“房产观澜”了。所以我这篇文章也感谢该版对我的帮助。
渐渐的,我变了,我懂了。
我懂了:我的集体户口居然不属于正式户口,你必须买房落户了才算!也就是说你光有了集体户口没房子,你孩子照样没“屁眼”!这是什么狗屁政策啊,我早知道我早买了!
我还懂了:公积金政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照顾中间阶层的政策了(限价房也算吧)!同时也是逼着你买房的政策。你不买房提不出来,且只有活期利息。一大片穷人根本凑不起首付但也必须交公积金,然后这钱让凑的起首付的人低利率贷出去买房。我有个同事取的公积金金额已经超过了他当时的房价,又不能提了,他只能无奈了买了第二套!这是多么恶心的政策了,我早知道我早买了!
我更懂了:这个社会很残酷。在地铁里,天天和众多的陌生人拥挤在一起。表面上和他们毫无瓜葛,但在同一个市场里,我们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者!
同时我也认真反思了我之前犯的错误,具体如下:
1:没有调查就轻易做结论。比如09年的租售比绝对合适,再加上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怎么就一厢情愿的说泡沫呢?
2:房价的确迟早会下降,但错误的估计了涨跌的周期!房市可不是股市。我们的青春耗不起,轮到我们了就该买,第二套再谈看空不迟。
3:身边的确有很多人买房吃力,但严重低估了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有钱人的钱多其实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4:房地产的本质是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全民博弈。这么明显的对抗,我居然站错了队!
5:80后的竞争在事业外,不在事业内。一直对生活抓大放小的我居然放过了大头!
6:我不顾中国国情,不想做啃老族,老想着靠自己力量去买房。幼稚!殊不知用父母钱买房本质上也是替他们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
7:很多人骂房价高,并不代表他们买不起。也就是说大部分买得起的也照样骂房价高,但如此一来骂声的太多容易造成房价虚高的假象。
天呐,仔细的分析我居然犯了这么多的错误,所以我忍受我的损失心甘情愿。但不忍让我女朋友也陪着我受苦,不忍把我父母攒了一辈子的钱全赔了进去。
经过一再仔细的思考,我打算垫资二十万(其中有十万的公积金)给女朋友买第二套房!原因如下:
1:女朋友的公积金必须利用起来!这辈子只有一次机会能得到如此优惠的贷款了!这也是党的政策对我的为数不多的福利。
2:两套房子加起来相当于城里的一套房子。因为我迟早要换房,这样涨跌对我来说都不怕:它涨我也涨,我跌它也跌,我只是提前锁定了风险。
3:ZF的口号一直是“防止过快上涨”。这是多么明显的口号啊。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弱智的口号,更不理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误读。高中语文做了那么多的阅读理解都白做了?
4:我现在比看空的人分析的更多,更理性。我相信我是对的。如果说第一套我买的稀里糊涂,那第二套我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月份开始调控,房价开始慢慢跌了。我觉得这的确是非常好的机会,重新开始看房。终于在九月份在附近单价1.7抢了另一套小房子,女朋友也可以贷款公积金了!但我高兴的太早了,情况比较复杂,她之前的公司没给她纳税,以至于她的纳税期没到一年无法待公积金。而银行贷款门槛又超高。于是我们***,折腾很久,总算趁七折利率取消的最后一周把钱贷了下来。虽然没用上公积金,但有个七折利率也算安慰。(这里透露一个经验:经常看房一定能抢个比当时市场价便宜5到8万的房子。但是中介费却难谈下来)
紧接着限购政策来了,真险啊,再晚些女朋友就要被限购了!所谓一节胜,节节胜。一步错,步步错。这就是人生的残酷。到此为止,虽然竭力反扑,无奈之前受伤太深,依然是仰望winner阶级的局面。
房子是改变人观念的利器。在新居里,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慢改变了我的许多观念。
1:首先就是阶级论。这个社会,分了很多的社会层次。房子加大并固化了这种层级关系。阶级论能渗透到生活很多领域:比如找对象找本阶级的最容易成功和幸福;比如日常的朋友也是本阶级的最容易要好;你的阶级观念长期以往能决定你所属哪个阶级,同时你所属的阶级环境会日积月累的影响你的观念;你在不同的阶级,思维方式全完不一样,影响着你的方方面面。想要用好阶级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析这个社会有多少阶级,自己和他人又属于哪个阶级,越细越准越好。比如前面说的一个人买不起房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到某个人发表一番深刻的言论,首先分析此人是所处哪个阶级,结合他的言论,你会感受更多。
2:要客观的赞美,主动的去赞美。如今这个社会抱怨太多,但经常性的抱怨会阻碍你的视线,让你不能理性思考,去客观的了解社会。其实这个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进步的,只是大家不停的强调阴暗面而使得这些进步暗淡了。
去赞美!是这三年来,我学会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以前对社会太愤青,尽是讽刺。现在依然讽刺,但会把嘲讽收回来些。的确做得好的就去大声赞美。比如北京地铁飞速发展,我大声去赞美了;高铁的普及,我大声赞美了;宽带的提高,我大声赞美了;中介对我是天使,我赞美他。温总理取消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我赞美他。
有意思的是:我每次的赞美,都会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说我奴性太强,给点好处就满足。那心态和以前的我一样,强力关注于负面的东西,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发现我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更准确了!这个提高很重要。
有房的生活并不全是幸福。相反,让我更清楚了我是如何的屌丝。每天的交通让我苦不堪言。我本来可以买在四环的晨光家园,或者青年路的。但去阴错阳差的买在了五环外的一站。就是这一站,绝对距离虽不长,但交通距离有40,50分钟只久!无论我采取什么交通方式,坐工具,挤八通,骑电动车。想跑到四环真是要扒一层皮。夏天的时候,八通线换一号线,密密麻麻的人民像集中营的犯人一样,默默的排队往前走着。一号线内没有空调,窗户全是汗珠滚下来!上下班的三小时,我都必须站着挤着。每天上下班都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在心头。我想利用路上时间看书,一年后脖子和肩部落上了严重疾病。
我体味到屌丝的悲剧是有太多人同是屌丝,又和你竞争同样的资源。我们的上一层阶级其实和我们的本质差距并不大,但是实际距离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但又可以反过来说:只要你跨上去了,回头看又会觉得没什么,也就是这一小步嘛。
我这个时候才开始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我发现失去了优越感!我要摆脱这个命运,否则我自讨苦吃的在北京干嘛?回家多好?对所谓的改变,我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每天学习,要跳槽要涨薪。十个月过后,终于让我跳出了舒服的事业单位,薪水翻了一倍到了压力更大的外企。老婆受我鼓舞半年后也努力跳槽,薪水也翻了一倍,家庭总收入居然也达到了某个十大所说的标配。从这个角度说,北京还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只要你努力,就能有回报。这大概是北京吸引这么多人的主要原因吧。
另一方面租金也从2300涨到了3000,让租售比趋于合理。对没一个房客,我都像真诚的朋友对他们,大家都是年轻人嘛。我尝试和他们周末一起玩啊,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啊。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在他们眼中,和我只有利益关系。
日子呢似乎过的越来越好了。但我丝毫没有不敢乐观,依然牢记我当前的所处的阶级形式:在北京如果十个等级,我仅仅处于刚刚及格的等级中,是个中等屌丝。而且我知道所得到的东西还很不牢固,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我必须要继续往上爬。
而重新杀回城里,则是让我苦不堪言的首要的长期目标。
--
※ 修改:·feed 于 Jan 25 09:04:13 2013 修改本文·[FROM: 57.72.27.*]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18.186.5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