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ilove (fighting), 信区: Sanguo
标 题: 力挺高版新三国,驳斥无脑瞎吐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n 25 00:36:19 2014), 站内

高版新三国,即2010年由高希希导演的《三国》(陈建斌、于和伟主演,朱苏进编剧),前些天在本版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其实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黑)。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更何况“热剧热黑”本也是一个传统,所以极爱新版三国的我从来也没有希望去改变任何人的想法。但是,我认为攻击和吐槽必须要建立在基本的事实、清晰的逻辑和理性的态度之上,特别是在咱们这个“高知社区”里,然而遗憾的是,我看到的大量攻击都是不堪一击的无脑吐槽,这是本文写作的触点。

文前说明:
● 本文用《三国》代表2010年高希希版新三国(有时会称“本剧”),《演义》代表1994年旧版《三国演义》,“原著”代表罗贯中所著小说;
● 本文正文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指出六个主要攻击的“事实性错误”和“逻辑性混乱”(6040字),然后提出四个《三国》让我力挺的坚实理由(2280字),最后就网上大家娱乐性吐槽若干点发表自己的看法(2011字),全文共11273字,阅读约将耗时10分钟;
● 之前的讨论大多引自如下链接: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Sanguo/392680
此外,下面两个链接的讨论也有部分引用: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Sanguo/392953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Sanguo/393181
● 本文对其他网友言论的引用,皆原文拷贝,放在黑括号【】之中。

第一部分:主要攻击的“事实性错误”和“逻辑性混乱”

那我的反击应该从哪里开始呢?网友invivo曾对“三顾茅庐之张飞放火”发表了217字的分析,得出结论【朱苏进的演绎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作秀到达丑化的地步了】,刚想辩驳两句,他又表示【我没怎么看新三国,上面是我根据百度“朱苏进”的词条里的内容来说的,说错了不要怪我啊】好吧,很显然这不是个例,讨论之中对《三国》极度不屑之人中,有太多只看过片断,甚至只看了网上吐槽的网友,我要跟他们针锋相对,就算我以一胜十,那也是胜之不武,杮子我要找硬的捏才行。
于是我看到yepiaoling对invivo的委婉批评:【你比我不真诚。我知道不好,但还是老老实实把《新三国》看了一遍才来开批】。众所周知,叶大侠是水木上响当当的才子,在言语针锋之中,他是这样对我说的:【说实话,你们这些所谓喜欢看新三国的,对新三国看得还未必有我熟悉,有啥能力能分辨我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偏见?】好吧,请原谅我兴奋了,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了。

我们先看看yepiaoling大侠大快人心的批判吧:
【曹操在朝堂上不断逼问侍卫们谁是国贼,侍卫们都唯唯诺诺不敢回答,曹操惊天动地的叫道:国贼董卓,你们这些胆小鬼,连名字都不敢提!随后曹操作英勇无畏状,侍卫们做胆小猥琐状来对比。过了一会,曹操跑到王允那里说:我假装讨好董卓,靠近董卓,是为了骗取他的信任好刺杀他,深谋远虑,岂是你们这些愣头青所能比的!然后曹操作深沉多智状,王允做鲁莽无谋状来对比。评曰:曹操到底是胆大莽撞,大嘴巴到处说自己有胆反董,还是在假装服侍董卓博取他的信任?编者怎么刚说完,立马就打自己嘴巴?】
【王允大张旗鼓到处邀约朝臣,参加反董密谋。朝臣车水马龙涌入王允家。曹操跟着过去混,王允大骂曹操是董卓的狗腿子,我们联合反董岂能让你进来!义正词严唯恐天下不知他们在反董,和曹操对骂一通,然后把曹操叉出去了。然后……然后……然后突然喊:“熄灯,止乐,反董要低调!” 评曰:作者到底想说明王允高调反董,还是低调反董,都知道要悄悄反董了,还对着董卓的心腹大喊自己反董干嘛?怎么作者如此语无伦次?】

以上两段至少yepiaoling在两个帖子不同的地方发表过,他对此种【尼玛这都是人类的逻辑吗】的剧情的引申看法是【新三国的毛病可以抛开不谈,但非正常人类的逻辑,总是能把触动人心的经典情节演化成腐烂的苍蝇肉一般让人呕吐】。这两个片断是【第一集开头五分钟内】他【随便举一例不合理的】,另外在其他问题讨论时,还附上这句话【另外,来圆圆我前面贴的那个曹操与王允两个精神病患者的逻辑?】这貌似像是赤裸裸的挑衅。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尼玛这么反人类的逻辑出现在开剧五分钟的地方,那么我前年是如何像神经病一样屁颠屁颠将《三国》视若珍宝的?所以大家猜对了,我打开了百度视频,花了数小时反复查看了第一集的剧情,事实证明神经病不是我。

【曹操在朝堂上不断逼问侍卫们谁是国贼,侍卫们都唯唯诺诺不敢回答】,事实上是,曹操在朝堂之上(退朝之后,几乎都走光了)是正常语调的问太监“为什么对别人窍窍私语却不找我”,然后走出大殿,在空旷广场(远处有侍卫)与太傅袁隗(袁绍和袁术的叔叔,很快被董卓诛杀)单独私聊,一番口舌之后才大叫“国贼董卓”,用以讽刺众多“道貌岸然的公卿大臣”,这与叶大侠所述相差甚远。再看第二段,首先王允哪里“大张旗鼓”了?邀人是悄悄的,请的人也是各种旧臣,理由是办寿(那当然有灯有乐,否则才奇怪了)。所有人进来之后,他说“熄灯,止乐”(“反董要低调”不是原台词)的时候,人家曹操还在路上呢,然后才是曹操强行叩门,落座之后曹操笑“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然后被王允假意轰出府里,从头到尾也没大骂曹操是董卓的狗腿子吧?
总之,yepiaoling这两段看似强力的“证据”,从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言语、行为等各个方面的描述,都与电视相去甚远,用这样不严谨的精神来攻击《三国》,相信你人品的人肯定马上对《三国》嗤之以鼻了,但对喜欢较真的人来说,就找到了反击你最好的把柄。
事实上,早期曹操本来就有点“愣”的不怕天不怕地的精神,也只是朝廷里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不值得董卓用以专门监视,而王允从让曹操进门的那一刻起(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相信曹操可能不是大家所想的“董卓的鹰犬”了,有台词为证,说的明明是“不是鹰犬”,你为何非要改成完全相反的“骂之为狗腿”呢?
于是,我是不是有理由相信,你从第一集五分钟的时候,就开始对《三国》有偏见了,那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你认真仔细地、平和理性地看完全剧95集呢?如果连你都这样,那其他人的观点是不是就更不值得相信了呢?
好吧,我们不纠结于此,其实建议大家自己看看第一集,看看这两个片断是不是【非正常人类的逻辑,总是能把触动人心的经典情节演化成腐烂的苍蝇肉一般让人呕吐】我相信自有公论。下面咱们接着说其他的事情。

另外一位朋友blessblue也指出了两个问题:
【孙权20多岁就和周瑜鲁肃程普等众将明争暗斗,甚至在大敌压境的时候都不能同仇敌忾】
【再说曹冲之死,被曹丕害的也就罢了,竟然用那么二逼的办法。连孩子都瞒不过去,曹丕如果就这点能耐,曹操早把丫废了】

先说孙权,剧中主要反映的是他和周瑜的矛盾,曹操大敌压境前后确实有两个人的矛盾冲突,但是君臣有矛盾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吗?人家是把90%的精力放在了同仇敌忾之上,而不是放在君臣矛盾之上。所以这不仅仅不是本剧的问题,反而恰恰是本剧的亮点所在。稍微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孙权打仗就不是一般的烂(号称10万被7千打败),而其年纪轻轻的就掌握着东吴大业,对威望在江东各种爆棚的周瑜有所想法,这本才是正常人类和正常雄主(年轻时候)所应该有的想法。别以为孙权就是《演义》里那个呵呵的傻样子,人家后来可是废过太子,赐死过另一个儿子,多数名臣也死于非命的主。
再说曹冲之死,不就是曹丕毒死了么?没骗过荀彧和曹操,你就说“连孩子都瞒不过去”吗?在剧中,曹丕是心机重,但并不是说他特别聪明机智,想出这样的办法很正常啊,你看看当代大学生害死室友的,有几个人的方法比曹丕强?而且那明显也是曹丕刚刚学坏的时候,有这智商已经不错了。曹操看重的就是曹丕这个厚黑,至少是剩下儿子里最强最像自己的(剧中有明文交待),为什么要废丫呢?你觉得曹植还是曹彰能想出一个更好的诡计来?

我们再来说“庞统之死”吧,这个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下面的引用有点长,请大家耐心一点。
【blessblue:剧情方面,在我看来最烂的就是庞统之死,根本就是个幻想武侠小说的桥段】
【yepiaoling:伐蜀借口与口实史有明文根本不缺,新三国去另外捏造一个根本不能出现的口实,还自以为沾沾自喜,和刘备为了杀关羽配上整个荆州与毕生理想一个水准】
【yepiaoling:他一直想说明刘备不是哭鼻子的脓包,智商情商都很高。结果历史上刘备随便就找了个伐蜀的借口,十分适合发挥朱苏进对刘备性格的解读,结果朱苏进这位自称“更接近历史”的不知道引用,反而捏造了一个完全不可能成立的借口出来。只能说明这位“更接近历史”的哥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历史典故而已】
【yepiaoling:伐蜀的借口都找不到,愣生生要庞统去死。这种“坚毅而有韧性”的霸主只能说智商为0,这种人能成为三国的霸主,只能说明三国英雄智商都为0】
【yepiaoling:说明高版眼高手低,能力不足。想诠释一个要赢不要仁义的刘备,这个是轻而易举的,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目标,可惜实现目标的能力实在太弱,想塑造英雄却塑造成了弱智。历史上刘备借口刘璋只拨老弱残兵,且扣工资少发粮草,一下子就激发起全军的士气,开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茄萌关进行伐蜀。比死一个庞统的激励大多了。你开公司要斗倒一个人,激励员工同仇敌忾,难道不是对员工喊那个人扣了大家工资,而是像朱苏进一样喊那个人逼走了公司副总?哪个员工理你!其实高版想说啥,大家不关心,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把你想说的给说圆了。自己没说圆,回过头来给自己辩护一万遍自己立意很高,一点意义也没有。你想说刘备英雄,但说成了一个脑残,然后喋喋不休说你发现刘备其实是个英雄,这有啥意义?】

下面我们就上面的描述中几个关键点一一展开分析。
首先,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寻找yepiaoling所谓“史有明文”的刘备伐蜀借口,因为我认为他指的应该不仅仅是所谓的“兵发少,钱克扣”吧,很遗憾的是,我虽然找到了好几条刘备反目的借口,但《三国》里面全部都一一呈现了,包括“兵发少,钱克扣”这一点也没落下。《三国》里只是把这一切的安排大多归功于庞统的规划,包括最后庞统的求死也是他自己的安排,为刘备争一个铁定的事实借口,这反而使得故事更有可读性,与史料也没有明显冲突,人物形象和逻辑更加理顺了。难道大家在看《演义》和原著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疑惑吗:庞统这么牛,也没干什么事就没了。
再看几个讨论细节【新三国去另外捏造一个根本不能出现的口实,还自以为沾沾自喜,和刘备为了杀关羽配上整个荆州与毕生理想一个水准】我想了想,最后这句话似乎不是在批《三国》,而是在支持吧。你想说的是:关羽(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远不如荆州(一个很重要的地盘)的,因为后者关乎毕生的理想;同理,庞统远不如益州,因为益州关乎刘备最后的成败,是这么个道理吧(虽然人物的重要性是一正一负)?
再然后,《三国》里刘备什么时候愣生生要自己的军师去死了?明明是军师自己规划着自杀之路,送上西川大礼,以报刘备知遇之恩,而刘备事后才反应过来,硬被你说成刘备让庞统去死了。如果你认为“刘备其实识破了庞统,但自己装傻”,我只能说那是你自己的引申,刘备是不是这么想的,不重要,天下人认为刘备不是这么想的,就足够了。
再次,你开公司的那个例子,稍微细想就知道你的逻辑混乱。你说假如你是公司老大(必须是带黑社会的那种公司才类比合适),你想带着手下把隔壁公司给火并掉,是说他们公司借你们公司钱不还(不管是借款,或者是货款)比较有用,还是说他们带人把你们二把手做了比较管用呢?其实人家《三国》明明是两个借口都用了,只是重点在庞统身上而已。
最后,庞统之死的意义,激励士卒那只是次要的,给天下人一个交代那才是主要的。如果你这一点都没有认清的话,我觉得你是没看懂这个电视剧。

最后我们说一个讨论更热的话题:辫子戏。
yepiaoling大侠在我表示喜欢新《三国》的帖子的1楼简明扼要地点评了我这种喜好,只有一句话:【喜欢新三国与喜欢辫子戏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当得知我一点也不喜欢清宫剧时,他在后面的帖子里表示:【新三国本质上属于清宫剧。你不喜欢任何一部清宫剧,但至少喜欢了新三国这一部清宫剧啊。btw,我喜欢很多清宫剧】,我顿时脑子有点晕。
于是我开始思考辫子戏的定义是什么,我想,辫子戏主要有两个元素吧,一是大家认为清朝称主称奴,二是认为清剧多是宫斗。于是我就在想,汉朝宫斗不称主奴算不算辫子戏?那清朝无宫斗的戏,个个有辫子称主奴算不算呢?
抛开这些,看看叶大侠的定义吧:
【辫子戏的定义不就是充满奴气与阴谋论的脑残宫斗剧吗?这个定义不是我给的。 新三国也是充满奴气与阴谋论的脑残宫斗剧,所以新三国就是辫子戏】
由此看来,我的反驳必须从三个点入手:奴气、阴谋、脑残宫斗。

先说脑残宫斗,你说《三国》里充满了宫斗,那么除了魏国,还有哪里充满了后宫争斗?那魏国的宫斗占95集里多少的篇幅?再说魏国宫斗,曹丕争位在后宫争斗了一番,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共识吗?这恰恰也是本剧的亮点,因为这些争斗恰恰是跟三国的进程、剧情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为什么那些年曹魏没有大规模南下而让吴蜀做大做稳,为什么曹丕继魏王之后迅速争取皇位,为什么后面司马氏的发展是那样一条线,恰好这些《演义》和原著里没展示特别细节的线索,《三国》里给理清楚了。同时,你看吴、蜀不存在继位的大问题,就没有后宫争斗的戏份。如果你见不得有半点宫斗,就跟以前人们见不得电视电影里上演男女拥抱接吻滚床单一样,所有这些关键在于一个度:是否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至于“脑残”两个字,我就不反驳了,你觉得哪里脑残了告诉我。
再说阴谋,三国不管是历史还是原著,都不乏阴谋,只是没在后宫里展现开来,所以大家不觉得“阴”,觉得那是“阳谋”而已,所以这一点与上一点其实是同一点,后宫里本来就没啥“阳谋”,有“谋”就是“阴”,没办法。

重点说说这个“奴气”,这是大家一致攻击的地方,不知道触动了大家哪里的神经。先看看一些讨论:
【milu:把我最喜爱的三国拍成各种低级错误的大清奴才风脑残宫斗剧,这种垃圾剧根本不值得我去讨论什么结构和架构,我就是要用这部片子的数不胜数的低级错误去黑死他!黑到底!哈哈】
我们后面会说“低级错误”的事情,这里说说“奴才”的事情。milu是最火那帖(文前第一个链接)的楼主,在那个十大帖里最前面几张图片里有以下六个证据,都是剧中人说的话:
【“主子爷,主子爷,主子爷”】
【“他们骂 他们骂主子爷是”】
【“武帝爷九岁时已经挽弓杀敌”】
【“可你不是汉高祖刘帮爷啊”】
【“前天晚上,奴才经过主子的上房”】
【“叫你们家主子出来迎客啦”】

看到这样的台词,很多人群情激奋了,于是:
【beauty012:如果他们拉钱的时候,明说了不是拍三国,而是要拍一部以三国为片名但实际言必称奴才的变种辫子戏,那也没啥。他们到底预先是不是那么说的呢?】
【wraind:跟污蔑狼牙山五壮士偷百姓萝卜吃是一个路子,魏晋风骨是汉文化人性的顶峰,把这批人奴才化就自然打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骨,这批人有备而来,说无心之失已经是很客气了】
很显然,这样两个评论还是比较客气的。所以,想来我是胆量很大的,敢在这个问题上挑战某些人的神经。但是,为避免挨骂,我还是说得侧面一点吧。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一直就不缺主子和奴才(不管你怎么称呼),那为什么一提到这个大家就想到清朝呢?清朝的所谓“奴气”,并不是因为到了清朝才大量出现了奴才/奴隶/下人,而是清朝的满臣向皇帝自称“奴才”,而汉臣只能向皇帝自称“臣”,就是说连“奴才”都不如。所以客观来说,清朝的“奴气”指的是君臣之间的奴气,大家认为大臣在君主面前要有自己的傲骨,而不是说管家在地主面前、或者小兵在将军面前、或者奴隶在主人面前要有傲骨。这是清朝与之前朝代的区别所在。所以并不代表言语当中有这些词语就是奴气,如果诸葛亮向刘备、许褚向曹操或者王允向献帝自称“奴才”,这才是毫无疑问的“辫子奴气”。而“爷”这个词大家也不至于这么敏感,难道一听到“从此替爷征”,或者称呼里的“爷爷”,“二大爷”或者说“你很爷”,就一定要往奴气上想吗?
当然,这样的口语如果太多,确实会让人有时代脱节的感觉,但我百度了一下“主子爷”,首页第七条是某论坛某人发帖说:
【很多次听到有人说经常有出现主子爷和奴才的,说电视剧太恶心,新三国确实不怎么样,但我95集看完都没听过这些称呼,敢问听到这些称呼的人,你们都是在第几集里听到的??】
很显然,此人不喜欢《三国》(至少不敢说喜欢),但他关于“主子爷/奴才”的想法跟我是一样的,全剧95集也许有那么几处,也都是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要说全剧充满了“奴气”,言过了。总之,《三国》绝对不是清宫剧,也绝对不是辫子戏,不管这两个词语在大家的心中是中性词,还是贬义词。
最后用mwenpeng的一句评论结束这个话题吧:
【内心不够强大,什么事都能伤到自尊】

第二部分:力挺《三国》的四个亮点与理由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说为什么我喜欢《三国》了,看看这些亮点和理由是否是你关注和喜欢的点。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很多人会思考一个很有高度的问题:《三国》到底是什么?我们这里引用阳光小猪ygxz的一段话:
【老版的叫《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就是那样非黑即白、简单粗暴的。新版叫所谓的“三国”,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我想这段话反映了很多人的心理,大家需要知道你拍这个电视,到底是按照演义小说来,还是按照历史来?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拍得精彩就行,把东方不败直接改成女的也不是我不可接受的痛点。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三国》其实就是按照演义原著来拍的,并不是按照历史来拍的。而《演义》是几乎完全忠于原著,而《三国》是把原著里一些细节进行改动,另外一些没说清楚的地方给讲清楚了,所有这些要么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要么是让观众更加相信这事是可以发生的。《三国》对原著的改动幅度,绝对不超过一个正常的金庸电视剧对原著改动幅度的平均值。当然,改不改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改得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很多人都认为《活着》的电影就改得非常成功一样。
既然大家基本都在黑《三国》,在讲述我自认为的亮点之前,我就需要先找两个认同我观点的评论,来给自己壮壮胆:
【holoqgyz:我赞同你楼主。新三国有个别地方是让人觉得不爽,我也觉得一开始拍得太拖拉,但越往后看越有味道。新三国把很多三国人物从神改回了人,比演义更可以让我接受】
【shancun:同意,更合乎逻辑,不那么脸谱化比较好。】

那么我力挺《三国》的四个亮点是什么呢?

亮点一:弱智情节不弱智
毫无疑问,原著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原著相对脸谱化,导致某几个剧情更像是“戏剧”,而不是真正应该发生的事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肃讨荆州”。
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在看原著和《演义》的时候,跟我有同样的疑问:鲁肃这个白痴为什么可以当东吴的大都督?当然,说白痴可能有点过了,但显然是个没有任何心计的老好人。而《三国》里把这一段故事圆得非常精彩:鲁肃并不是一个老好人,只是周瑜认为应该先灭了刘备再与曹操一争天下,而鲁肃认为应该先与刘备合盟,这是未来一切的基础,这是路线之争,不是智商之争。而鲁肃讨荆州,《演义》里显然把他当作一个傻子,而《三国》里的他很有想法:荆州已经事实被刘备耍流氓占了,强拼肯定可以拿下,但一是会大伤元气,二是失去抗曹的重要联盟,所以不妨先把名争回来,所以不是“刘备要向东吴借荆州”,而是“东吴逼刘备承认荆州是借自东吴”的,为以后索回争取法理基础,这是鲁肃“为东吴在当前条件下做的利益最优化的决策”。所以鲁肃不是白痴,而是一名伟大的战略家;因而《三国》是不是更接近历史我并不知道,但《三国》所讲述的故事显然更像是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更符合所谓“人类的逻辑”。

亮点二:演活了刘备、鲁肃、曹丕等人
在《演义》和原著里,这些人都非常的脸谱化,但在《三国》里,这些人更是鲜活的人个体,我来重点说说刘备。
刘备在《演义》和原著里,就是一个忠厚仁义之人,没有半点英雄霸气,而《三国》里却演活了刘备这样一个曹操看上的本质上的枭雄人物。关于仁义与利益,《演义》刘备认为“仁义”高于“利益”,为了仁义可以牺牲利益;而《三国》刘备认为“仁义”才有“利益”,为了利益要坚守一切仁义。所以表象上都是刘备死守仁义,但《三国》里的刘备是自己很有想法的仁义枭雄。上面是我自己的看法,而剧中台词曹操有话为证:在我看来,仁义就是仁义;但到了你(刘备)那里,仁义不再只是世道仁心,它还是杀人的利器。
入驻西川之后,蜀汉更是大举“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出自《后出师表》)的大旗,也是刘备的雄才所在。之所以这样提出,完全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川蜀就算加上荆州,也是偏安一隅,与中原相比肯定土地、人口都占大劣势,如果做持久的发展对抗,肯定是死路一条,就是死得慢一点;另外,如果没有兴复汉室的梦想和旗帜,蜀中之民为什么要跟着你干革命?从这点来看,刘备确是伟大的英雄人物,有梦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想法。所以,你有没有想到某某“反攻大陆”的政策?有没有觉得有点相似?当然,蒋介石以全国之地而转进台湾一隅,从能力上讲跟刘备还是没法比的。
除此之外,像司马懿、荀彧俩人也比《演义》丰满了百倍。即使是袁绍、董卓、刘璋、刘表这样的人物,在《三国》里也更像是真实的人类形象而存在,这里就不详述了。当然,与此同时也淡化了譬如关张等人的形象塑造,有得必有失,篇幅毕竟有限。

亮点三:突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国之间的斗争是主线,而三国内部的矛盾也让这个故事更加的丰满。
前文讲过曹丕争储,我认为甚为精彩。此外,孙权不仅对周瑜有所顾忌,在后面由于自己军事才能负分,所以既要用好军事牛人(四代大都督),更要防止自己权力架空,这里面的斗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譬如弄死吕蒙)。而蜀国也不是就抱成一团,原著和《演义》里自从关张认识到军师的厉害之后,就对军师几乎五体投地,但《三国》里他们也在思考着这个后来者对自己大哥事业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而这些矛盾暗流之后更显得刘备的伟大和诸葛的忠诚,以及他们君臣的相惜。

亮点四:台词的设计是很有想法的
很显然,《三国》的台词被吐槽成渣了(见下文),但你真心静下心来去品味本剧台词的设计,以及背后的逻辑,特别是同时想想如果自己是编剧,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剧情的发展更加自然和犀利,你就会发现本剧台词还是相当不错的。
具体的例子到处都有,就比如开篇几分钟时曹操与袁隗的对话,再比如说煮酒论英雄时曹刘的争锋,还是很有思想的,编剧很有功底。

第三部分:娱乐吐槽之我见
最后来说说“吐槽”的事,这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很多人表示:
【worldemperor:新三国不用看电视,看帖子就ok了,网友们会把嘈点都总结出来的……】
所以当有人提出《三国》是【GundamNew:不是更切合观众或者更适合观众理解啊……那叫迎合观众的某种情趣】时,我认为对《三国》的吐槽才是“迎合了好多好多人的某种情趣”。
我举个例子吧,当你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美食的时候,这个外国人脑子里想到的只有《舌尖上的地沟油》这种吐槽概念,你是什么想法呢?很显然,对《三国》的吐槽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当有人说到【realinput:新三国就是陀屎】时,就会有人马上回复【LTE:确实,不知道为毛总有爱吃屎的人】。如果可以以偏盖全、人云亦云的话,我还可以说《演义》就是部黄片,因为里面有人裸露下身的正面图像(不要告诉我你没看首播)。所以说,《三国》显然有很多缺点,但绝不是有人认为的那样“需要扒开缺点去找优点”。
下面我们来分类讲述大家娱乐吐槽的这些点。

有一些大家觉得很雷的地方,我觉得都是无足轻重的细节。比如诸葛亮的书童叫阿三,还有范进、刘三刀什么的,包括有人跟张飞说“杀猪的都是同宗”,还有刘备与孙尚香的调情,许攸说“你们是来打仗还是调情的”等等,算是一些雷点,但算不上什么缺点,不至于在此吹毛求疵。另外描述曹操“主公喜欢的是已婚少妇,尤其是别人家的媳妇”、“曹操有异嗜,他历来视少女为残花败柳,而把别人家的妻子看为是妙妇”,不用想也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比如诸葛用以激周瑜),而不是为了雷的需要。况且,曹操这个嗜好难道是很新的说法吗?

而关于语言的使用,有些吐槽过于苛刻了。比如袁绍说“我对刘备是恩爱有加”,你把恩和爱字分开看,也没什么不妥的。再说“但曹操有百万雄狮,足以投鞭断流”,这种成语的使用我觉得不用太计较其出处,就算成名之前也可能会有人这么说。与之类似的还有“篡汉自立的野心可谓路人皆知”,路人皆知这种普通的语言其实问题也不大,但毕竟跟三国历史太靠近了,最好还是避开一点。而“周瑜如何火烧连营”看得我都不能忍了,哈哈。

当然,还有几个错误我觉得不能接受,譬如曹操对刘备说:“所以我们才能相敬如宾”,另外把“淳于琼”改成“淳于同”,把“开门揖盗”念成“开门缉盗”都算是做实的错误。这些算小错误,另外几个我倒是不认同有网友替《三国》开脱,一个是“无异于周公得吕望”,另一个是“大乔小乔都是有伯牙、叔齐之才”还说“伯夷叔齐,他们还是异姓兄弟哪”,这样的东西显然是编剧的卖弄而自出洋相。我想,如果这样的错误多找出来几处,对《三国》的攻击兴许能站得住脚一些。(此三处问题详情可参见文前第一条链接中讨论,或者直接百度自己科普一下)

除此之外,yepiaoling还对编剧的作诗很有意见,譬如
袁绍喝着小酒听着歌舞,大发诗性:“曲水流觞又若何,人生如梦易蹉跎。金戈百万皆在握,酒罢回首难知我。”许攸跑了进来,拍掌连声赞叹:“好诗,好诗!曲水流觞又若何,人生如梦易蹉跎。这仄韵绝妙,好诗啊好诗!”
yepiaoling表示【尼玛朱苏进为了显摆自己懂平仄韵,硬凑这么一段毫无意义的情节,却恰好把平仄韵给弄反了。有新三粉还在辩护:朱苏进这样写过雍正王朝的大编剧,很难想象他连格律都不懂,显然这是故意弄错!】
这个情节我倒已经没有印象了,可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就算平仄弄反了,有什么关系吗?袁绍一定要很懂平仄和诗歌吗?许攸不能是个拍马屁的吗?如果真是这样,这段剧情貌似就不是“毫无意义的情节”了吧?
另外叶大侠还开始吐槽编剧【朱苏进最喜欢到处显摆自己会写诗。《康熙王朝》里,张廷玉在长城留诗,张廷玉这辈子多少大作他不管,楞要自己代拟:“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我天,大侠你真是戳中我的心灵啊,整个《康熙王朝》我就对这一句诗感触良深啊,我觉得虽然语言简单(类似打油诗),但在当时的剧情设定下真是太贴切了,两句话体现了“虽有长城万里,中原王朝一直也未能彻底消除北部游牧民族的侵扰”,进而得到清朝直接将长城区域纳入领土腹地的雄心伟业,我管他是谁写的,写得好就要赞。在意境和豪情上能与之相比的,恐怕也就只有曹操和毛泽东的诗作了。

当然,yepiaoling对编剧的攻击还有很多,譬如朱苏进的书里标榜“比罗贯中更懂三国”,这显然是出版商的利益诉求。跟罗贯中比,十个朱苏进也比不上,但我认同一点:《三国》比原著的故事,更像是能够发生的正常故事。朱苏进明显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能够看得更远一些。
另外yepiaoling还说【一个坚持既不看《三国志》,也不看《三国演义》的人,来写《三国史诗》的剧本,所有对三国人物的印象来自三国连环画与道听途说。光这件事就足够把朱苏进踩上一万只脚了。游戏公司的屌丝男改编网络小说做游戏,虽然大改特改,至少也会去看一遍原著。朱苏进这个蠢材,职业性连最粗制滥造的游戏行业中的一个普通屌丝策划都不如。】
关于这一点,推荐大家看一下“三联专访朱苏进:我要让《三国》枝繁叶茂”,里面有朱苏进的原话,看看叶大侠是不是断章取义、夸大其实了,链接如下: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884065-1.shtml


《三国》有太多的缺点,谢谢blessblue对我善意的讽刺:【哦。。如果所有的毛病都不注意,那你确实可以说它很好。新三国也不是说一点优点都没有,只是缺点太多太密集把优点盖住了。 如果你能披荆斩棘冲破重重阻挠找到那些零星的闪光点,在你心里可以认为它还不错啊。同时,我也佩服你发掘人性美的决心和毅力】
很明显,如果争论起来到底是“玫瑰花下居然有刺”还是“玫瑰刺上居然有花”,这将永远得不到一个最终的结论。但不论是粉还是黑,我觉得“以事实为准绳、以逻辑为框架、以理性为基础”都是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原则。我也相信我写的这些也应该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直接批评,正如yepiaoling所言【骂人就烦请痛痛快快的骂,我生平最讨厌的就是说话磨磨唧唧不爽快……之流……】
再次向大家推荐《三国》这部电视剧,希望与我争论之人比我看得更仔细更认真。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本剧,那么本文(特别是第二部分)可以提供给你“本剧是否会是你的菜”的有力依据。
最后感谢本文中友情客串出现多次的yepiaoling、blessblue、milu等人,很显然我并不是想针对你们,但显然认真看过,并且愿意理性讨论的只有你们几个。若有言语冒犯,先行致歉。


--

※ 修改:·worldemperor 于 Jun 25 10:33:18 2014 修改本文·[FROM: 211.99.222.*]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