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DRT (趋势正反馈),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自然煮酒论英雄,中国科大艳冠群芳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24 23:33:29 2012), 站内
自然煮酒论英雄,中国科大艳冠群芳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自然》报告称赞以顶尖论文发表论英雄,中国科大雄居中国第一
点击浏览《新创基金会2011年年报》,了解我们的工作。
5月24日,英国《自然》杂志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 China)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率已经超过6%。报告更提供了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快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该报告更盛赞中国科大虽在深闺,不为民众所知,但以科研实力论,堪称中国翘楚。
《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封面。点击上图或这里下载该报告。
该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比率为6.6%),相比2010年的152篇(比率为5.3%),有明显的增长。与2000年的12篇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发表的225篇论文中,有48篇论文是发表在2010年4月推出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还利用ISI数据作出了新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中,也就是引用率最高的1%的论文当中,超过10%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表的。比率从2001年的1.85%(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27篇)增加到2011年的11.3%(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158篇),名列全球第四。负责撰写《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和身兼《自然中国》主编的张文浩博士说,美国在发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方面,比率从2001年的64.3%(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4,420篇)下降到2011年的50.7%(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5,190篇)。张博士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超越目前排第二的德国和排第三的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强国。
《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报告以表格强调,中国科学院(#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6)与北京大学(#94)是中国仅有的三家杀进全球顶尖一百科研机构。中国科大领先其对手北京大学。中国科大仅落后于其东家中国科学院,而后者拥100所研究所和接近50,000名研究人员。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对科研经费、科研机构和城市如何促进了中国科研的急剧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见解。报告列出了2011年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排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
中国科学院遥遥领先,总共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了62篇论文。这个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科学院拥有超过100所研究所和接近50,000名研究人员。该报告特别指出,在芸芸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一。 张文浩指出,民众通常认为北大和清华是中国高校的双巨头。中国科大虽不坐拥和北大或清华同样的名气,但以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实力论,实情是中国科大和清华北大三强鼎立,不分伯仲。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也提供了城市的排名。在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方面,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合肥、香港、南京、武汉、厦门、杭州、深圳和西安。这十个科研城市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约占全国86%,并拥有2011年二十大科研机构中的19所。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以《自然》系列期刊在2011年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衡量不同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并对2010年和2009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张博士指出,自然出版指数分析了科研机构和他们所在的城市,并为评估科研质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今天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可点击这里 下载。排名是根据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并提供2010年、2009年和三年(从2009到2011年)数据进行比较。该指数每周更新一次,详情请浏览点击这里。
《自然》报告专文盛赞中国科大
《自然》撰专文盛赞中国科大,历数她特色鲜明。介绍中国科大属中国科学院(而不像多数高校那样隶属教育部),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中国高校仅此一家)。 报告介绍,2011年中国科大成功的从第三进步为第二。结果是:将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挤到第三、第四——虽然后两所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双子星。
报告称,中国科大虽不坐拥和北大或清华同样的名气,“我们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但以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实力论,实情是中国科大和清华北大三强鼎力,不分伯仲。如果中国科大能延续在自然系列杂志发表的强劲势头,“我们坚信”,中国科大作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地位终将赢得承认。
《自然》报告也介绍合肥,评价以人口、GDP而论,合肥恐怕只是二线城市,但以研发实力论英雄,合肥堪称一等一(first tier city)。该报告更称,以科研实力排座次,合肥已然超越香港(与南京)。该报告介绍合肥时不惜篇幅再次介绍中国科大,也指出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大学进入中国百强。其中安徽医科大学是中国皮肤病研究的顶尖大学,过去三年安徽医科大学是Nature Genetics的论文中国最大贡献者。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14.248.84.*]
标 题: 自然煮酒论英雄,中国科大艳冠群芳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24 23:33:29 2012), 站内
自然煮酒论英雄,中国科大艳冠群芳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自然》报告称赞以顶尖论文发表论英雄,中国科大雄居中国第一
点击浏览《新创基金会2011年年报》,了解我们的工作。
5月24日,英国《自然》杂志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 China)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率已经超过6%。报告更提供了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快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该报告更盛赞中国科大虽在深闺,不为民众所知,但以科研实力论,堪称中国翘楚。
《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封面。点击上图或这里下载该报告。
该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比率为6.6%),相比2010年的152篇(比率为5.3%),有明显的增长。与2000年的12篇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发表的225篇论文中,有48篇论文是发表在2010年4月推出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还利用ISI数据作出了新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中,也就是引用率最高的1%的论文当中,超过10%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表的。比率从2001年的1.85%(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27篇)增加到2011年的11.3%(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158篇),名列全球第四。负责撰写《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和身兼《自然中国》主编的张文浩博士说,美国在发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方面,比率从2001年的64.3%(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4,420篇)下降到2011年的50.7%(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5,190篇)。张博士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超越目前排第二的德国和排第三的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强国。
《自然出版指数中国2011》报告以表格强调,中国科学院(#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6)与北京大学(#94)是中国仅有的三家杀进全球顶尖一百科研机构。中国科大领先其对手北京大学。中国科大仅落后于其东家中国科学院,而后者拥100所研究所和接近50,000名研究人员。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对科研经费、科研机构和城市如何促进了中国科研的急剧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见解。报告列出了2011年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排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
中国科学院遥遥领先,总共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了62篇论文。这个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科学院拥有超过100所研究所和接近50,000名研究人员。该报告特别指出,在芸芸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一。 张文浩指出,民众通常认为北大和清华是中国高校的双巨头。中国科大虽不坐拥和北大或清华同样的名气,但以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实力论,实情是中国科大和清华北大三强鼎立,不分伯仲。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也提供了城市的排名。在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方面,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合肥、香港、南京、武汉、厦门、杭州、深圳和西安。这十个科研城市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约占全国86%,并拥有2011年二十大科研机构中的19所。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以《自然》系列期刊在2011年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衡量不同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并对2010年和2009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张博士指出,自然出版指数分析了科研机构和他们所在的城市,并为评估科研质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今天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可点击这里 下载。排名是根据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并提供2010年、2009年和三年(从2009到2011年)数据进行比较。该指数每周更新一次,详情请浏览点击这里。
《自然》报告专文盛赞中国科大
《自然》撰专文盛赞中国科大,历数她特色鲜明。介绍中国科大属中国科学院(而不像多数高校那样隶属教育部),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中国高校仅此一家)。 报告介绍,2011年中国科大成功的从第三进步为第二。结果是:将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挤到第三、第四——虽然后两所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双子星。
报告称,中国科大虽不坐拥和北大或清华同样的名气,“我们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但以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实力论,实情是中国科大和清华北大三强鼎力,不分伯仲。如果中国科大能延续在自然系列杂志发表的强劲势头,“我们坚信”,中国科大作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地位终将赢得承认。
《自然》报告也介绍合肥,评价以人口、GDP而论,合肥恐怕只是二线城市,但以研发实力论英雄,合肥堪称一等一(first tier city)。该报告更称,以科研实力排座次,合肥已然超越香港(与南京)。该报告介绍合肥时不惜篇幅再次介绍中国科大,也指出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大学进入中国百强。其中安徽医科大学是中国皮肤病研究的顶尖大学,过去三年安徽医科大学是Nature Genetics的论文中国最大贡献者。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14.248.8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