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vsoft (Lv(The Last Guardian)), 信区: PocketLife
标 题: 三儿子无线充电改造(无损无套厚电池)(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y 5 22:41:57 2012), 站内
先把目前的照片贴上来吧~
反正离最后成功还差一点点了~
目前对三儿子的无线充电改造主要有2种方法。
一种是无套方案,但是需要钻洞,而且用触点直接把5V的充电电流引入,充电的时候电
流会比较大。我担心触点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导致问题。
另一种是有套方案,改造方便,但是我不太喜欢套子~
我自己的情况是,用厚电,当然也要兼容薄电。
根据我的观察,厚电到摄像头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可以利用来存放接收端电路。这样接收端的电路可以以焊接的形式把电引入三儿子。
虽然也一样需要触点,把感应线圈的电引入接收端。但是根据我的估计,感应线圈的电
压应该会比较高(因为线圈匝数很大,线很细,如果电压低的话电阻引起的压降太大,
效率不高)。因此触点上走过的电流会比较小,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贴出照片。
1.全家福,一圈红色的线是0.5mm的,用于电动赛车玩具电机的漆包线,这个线可以承受
很大的电流,并且绝缘层也比较厚实。其实这个线已经太粗了,给走线带来一定的困
难。
2.确定点金石是OK的~下正上负,电压5.6V。这个电压看起来有点高,但一般来说是没
问题的。
首先这个是空载电压,其次手机内部会有稳压处理了之后再给电池充电。当然直接往电
池上接肯定是万万不可的。
3.搬出热风枪,对后盖先吹热风,这样比较容易撕下来。
4.继续撕,要注意这个白色的金属贴膜不能扔,否则最终不会工作
5.继续拆线圈,这里要千万小心,线圈是漆包线,而且很细,千万别用镊子等硬物,尽
量用手指甲~
6.线圈被顺利地拆下来了~
7.量下线圈的厚度,大概是0.5mm
8.接收端电路最厚的地方,大概是1.4mm
9.给这个电路找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刚刚好这个圆弧和后盖能够严密吻合,就像是这个
后盖为这个电路板设计的一样~
10.把中盖也拆开,研究怎么飞线
11.看来看去,还是这么飞线最好,对机器不会有任何影响。理论上接用簧片也是可以
的,只要用热熔胶好好固定好就行。但是我更喜欢焊接,焊上了总觉得踏实一点~
12.大致的走线,其实我想多了,走线的空间是大大的富裕的,IC上面都可以走。
13.给漆包线加上一层双面胶。一方面线比较容易固定住,好走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增加
一层绝缘层,双保险。
14.把中盖合上,把另一头跟接收端焊接好。
15.近距离特写。
下面就是给线圈加上触点,与接收端电路链接起来了~
后续在49楼~
--
用心去聆听 神灵的声音
※ 修改:·lvsoft 于 May 6 01:22:01 2012 修改本文·[FROM: 58.38.141.*]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58.38.141.*]
标 题: 三儿子无线充电改造(无损无套厚电池)(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y 5 22:41:57 2012), 站内
先把目前的照片贴上来吧~
反正离最后成功还差一点点了~
目前对三儿子的无线充电改造主要有2种方法。
一种是无套方案,但是需要钻洞,而且用触点直接把5V的充电电流引入,充电的时候电
流会比较大。我担心触点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导致问题。
另一种是有套方案,改造方便,但是我不太喜欢套子~
我自己的情况是,用厚电,当然也要兼容薄电。
根据我的观察,厚电到摄像头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可以利用来存放接收端电路。这样接收端的电路可以以焊接的形式把电引入三儿子。
虽然也一样需要触点,把感应线圈的电引入接收端。但是根据我的估计,感应线圈的电
压应该会比较高(因为线圈匝数很大,线很细,如果电压低的话电阻引起的压降太大,
效率不高)。因此触点上走过的电流会比较小,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贴出照片。
1.全家福,一圈红色的线是0.5mm的,用于电动赛车玩具电机的漆包线,这个线可以承受
很大的电流,并且绝缘层也比较厚实。其实这个线已经太粗了,给走线带来一定的困
难。
2.确定点金石是OK的~下正上负,电压5.6V。这个电压看起来有点高,但一般来说是没
问题的。
首先这个是空载电压,其次手机内部会有稳压处理了之后再给电池充电。当然直接往电
池上接肯定是万万不可的。
3.搬出热风枪,对后盖先吹热风,这样比较容易撕下来。
4.继续撕,要注意这个白色的金属贴膜不能扔,否则最终不会工作
5.继续拆线圈,这里要千万小心,线圈是漆包线,而且很细,千万别用镊子等硬物,尽
量用手指甲~
6.线圈被顺利地拆下来了~
7.量下线圈的厚度,大概是0.5mm
8.接收端电路最厚的地方,大概是1.4mm
9.给这个电路找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刚刚好这个圆弧和后盖能够严密吻合,就像是这个
后盖为这个电路板设计的一样~
10.把中盖也拆开,研究怎么飞线
11.看来看去,还是这么飞线最好,对机器不会有任何影响。理论上接用簧片也是可以
的,只要用热熔胶好好固定好就行。但是我更喜欢焊接,焊上了总觉得踏实一点~
12.大致的走线,其实我想多了,走线的空间是大大的富裕的,IC上面都可以走。
13.给漆包线加上一层双面胶。一方面线比较容易固定住,好走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增加
一层绝缘层,双保险。
14.把中盖合上,把另一头跟接收端焊接好。
15.近距离特写。
下面就是给线圈加上触点,与接收端电路链接起来了~
后续在49楼~
--
用心去聆听 神灵的声音
※ 修改:·lvsoft 于 May 6 01:22:01 2012 修改本文·[FROM: 58.38.141.*]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58.38.14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