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finella (mei), 信区: Nanjing
标 题: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30 23:04:44 2013), 站内 [累计积分奖励: 99/0]
有一年,正月后不久,父亲带着我们去鸡鸣寺。城中风物和冬天没什么两样,一路清寒,又下着小雨,父亲感慨道,早春正该是这样吧,满目萧索,待到草色遥看,怕是春已深了。这似乎也对,苦寒苦雨的我重新愉快起来,少年的眼里总有自命不凡的骄傲。之后背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在应景,更觉合该雨天来到。从旧山门入,拾级而上,铜佛殿前烧香,豁蒙楼里吃茶,胭脂井外神游太虚。十五岁这年第一次去鸡鸣寺,觉得处处六朝风骨,透着一个好字。现在想来,或许最好的好处,恰是那阴冷潮湿的早春天气。
鸡鸣寺的前身可溯至同泰寺,当时盛极,称南朝首刹。不过同泰两字过于端正有相,实在于人不亲,明朝换了鸡鸣二字,忽然就讨喜多了,连附会了一口胭脂井,也仿佛可以接受。寺中楼阁大多为文革后重修,陆续添建至今,地理位置据老师们考证,确属同泰寺地域。当然,同泰寺籍倾国之力,规模空前绝后,非如今这一隅可比,梁武帝几次舍身变相募捐,也真是无双之举。复建后的鸡鸣寺得地利,占据隆然高岗,楼阁参差错落,风格简朴大方,却也别具一格。其地东眺钟山龙蟠、九华塔影,北观台城烟柳、后湖水色,旧都气韵神采,果然尽在其中。
对于乡人而言,鸡鸣寺可能只有一季,即樱花季。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寺前沿路樱花盛开,观之步步惊心,历来是城中最出名的赏樱胜地。赏樱之后,又顺路去鸡鸣寺进香,登台拜佛,享用斋菜,乡人多如此安排。
其实这小路不过三四百米,樱花百余株,树形既不粗壮,冠盖也不硕大,但是不知怎么,就有种漫天漫地的气势。路口的古鸡鸣寺牌坊旁是古生物所,占了民国史语所的旧楼,对于文科生来说不啻为孔府文庙,每次路过,遥遥望见大师们合影那楼前的飞檐,膜拜之心油然而生。而从此路口向前一望,繁花如云似锦,只叫人有种春风得意的轻快。再行至寺前,看那台榭成山,巍巍然,别有一番相映之美。没去过日本,想是比不得天守城下的樱花炫丽,但是自小熟惯的风景,即使是穷门小户的女儿,也赞她好颜色。
[upload=1][/upload]
[upload=2][/upload]
[upload=3][/upload]
酷暑天,挥汗如雨地爬了上去,到豁蒙楼吃一碗茶,也觉无限风光。茶虽难吃,但是楼中长窗最妙,古老的红漆木框,推窗可见古城墙和玄武湖、眺紫金山,远远近近都是六朝气象,像是坐在古代的茶楼,一坐就坐到了故事里。曾经最热爱豁蒙楼的几年,暑假里表姐从邻城来玩,我不由分说架着她去了寺里,直奔斋馆,选一扇窗坐下。可怜我姐是个胖子,百余级台阶爬到说不出话来,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喝一杯又一杯苦茶,主家却始终没有走的意思。须臾意枯词穷,她说我们走吧,我说再坐会。这时忽然起了一阵凉风,草木轻摇,湖上微澜,沾衣不湿的细雨打进窗来,绵绵落在脸上,我姐才笑道,这里果然好。
[upload=4][/upload]
[upload=5][/upload]
秋天的记忆有些伤感。九十年代初,寺里新筑了一座药师佛塔,没过几年,我们系一位硕士爬上去跳了下来。又过了两年我们进校,照例接受了冗长的入学教育,系里的老师们尚且处在草木皆兵的敏感时期,对我们前后几级,也是格外优容。有次秋游,某老博士师兄本来要同去,得知是鸡鸣寺,便摇头说,我再也不去那里。细细打听,原来和当年那位师兄是室友,认尸的也是他,说到现场惨状,脸色也变了。我们笑他胆小,他摇头叹气,又道,你们不知道,他是殉了学术。我们此前听说多种版本,担心毕业、发不了论文什么的,这时候听见殉学术的话,想起王国维之类的大师,觉得真不可思议,然而从此再看见药师佛塔,那心里就是别样滋味。
冬天寂静,入寺不生杂念,有暖暖日光已足。除了观音生辰,阴历、阳历新年都是寺里香火最旺的时候,有年元旦和高中好友相约前往,香台前呛了不少烟,终于点着了香,向四方求拜,看见那明黄色的山墙陷落在巨大的烟雾中,像是舞台剧开幕。我和好友不信佛,但也十足跪拜,入乡随俗,连觉得这一年会有好运,彼此勉励,青春的脸庞阴天里亦会发光,我们知道此时无所不能。当年我们考进同一所大学各自喜欢的专业,本来还约去还愿,到底没有成行。而我们也终于渐行渐远,再回首惊觉轻舟已过,十多年光阴已逝。
想起跟着父亲第一次去鸡鸣寺的那个早春,正如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鸣寺于我,是初见已惊,再见仍然,只得去了又去,无论四时晴雨。
太过熟悉的地方可真是不好写,故事太多,取舍不易,原是画鬼容易。图片是手机拍的,聊作蹩脚注解。
--
※ 修改:·fifinella 于 Dec 4 23:01:26 2013 修改本文·[FROM: 183.16.128.*]
※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83.16.117.*]
标 题: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30 23:04:44 2013), 站内 [累计积分奖励: 99/0]
有一年,正月后不久,父亲带着我们去鸡鸣寺。城中风物和冬天没什么两样,一路清寒,又下着小雨,父亲感慨道,早春正该是这样吧,满目萧索,待到草色遥看,怕是春已深了。这似乎也对,苦寒苦雨的我重新愉快起来,少年的眼里总有自命不凡的骄傲。之后背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在应景,更觉合该雨天来到。从旧山门入,拾级而上,铜佛殿前烧香,豁蒙楼里吃茶,胭脂井外神游太虚。十五岁这年第一次去鸡鸣寺,觉得处处六朝风骨,透着一个好字。现在想来,或许最好的好处,恰是那阴冷潮湿的早春天气。
鸡鸣寺的前身可溯至同泰寺,当时盛极,称南朝首刹。不过同泰两字过于端正有相,实在于人不亲,明朝换了鸡鸣二字,忽然就讨喜多了,连附会了一口胭脂井,也仿佛可以接受。寺中楼阁大多为文革后重修,陆续添建至今,地理位置据老师们考证,确属同泰寺地域。当然,同泰寺籍倾国之力,规模空前绝后,非如今这一隅可比,梁武帝几次舍身变相募捐,也真是无双之举。复建后的鸡鸣寺得地利,占据隆然高岗,楼阁参差错落,风格简朴大方,却也别具一格。其地东眺钟山龙蟠、九华塔影,北观台城烟柳、后湖水色,旧都气韵神采,果然尽在其中。
对于乡人而言,鸡鸣寺可能只有一季,即樱花季。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寺前沿路樱花盛开,观之步步惊心,历来是城中最出名的赏樱胜地。赏樱之后,又顺路去鸡鸣寺进香,登台拜佛,享用斋菜,乡人多如此安排。
其实这小路不过三四百米,樱花百余株,树形既不粗壮,冠盖也不硕大,但是不知怎么,就有种漫天漫地的气势。路口的古鸡鸣寺牌坊旁是古生物所,占了民国史语所的旧楼,对于文科生来说不啻为孔府文庙,每次路过,遥遥望见大师们合影那楼前的飞檐,膜拜之心油然而生。而从此路口向前一望,繁花如云似锦,只叫人有种春风得意的轻快。再行至寺前,看那台榭成山,巍巍然,别有一番相映之美。没去过日本,想是比不得天守城下的樱花炫丽,但是自小熟惯的风景,即使是穷门小户的女儿,也赞她好颜色。
[upload=1][/upload]
[upload=2][/upload]
[upload=3][/upload]
酷暑天,挥汗如雨地爬了上去,到豁蒙楼吃一碗茶,也觉无限风光。茶虽难吃,但是楼中长窗最妙,古老的红漆木框,推窗可见古城墙和玄武湖、眺紫金山,远远近近都是六朝气象,像是坐在古代的茶楼,一坐就坐到了故事里。曾经最热爱豁蒙楼的几年,暑假里表姐从邻城来玩,我不由分说架着她去了寺里,直奔斋馆,选一扇窗坐下。可怜我姐是个胖子,百余级台阶爬到说不出话来,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喝一杯又一杯苦茶,主家却始终没有走的意思。须臾意枯词穷,她说我们走吧,我说再坐会。这时忽然起了一阵凉风,草木轻摇,湖上微澜,沾衣不湿的细雨打进窗来,绵绵落在脸上,我姐才笑道,这里果然好。
[upload=4][/upload]
[upload=5][/upload]
秋天的记忆有些伤感。九十年代初,寺里新筑了一座药师佛塔,没过几年,我们系一位硕士爬上去跳了下来。又过了两年我们进校,照例接受了冗长的入学教育,系里的老师们尚且处在草木皆兵的敏感时期,对我们前后几级,也是格外优容。有次秋游,某老博士师兄本来要同去,得知是鸡鸣寺,便摇头说,我再也不去那里。细细打听,原来和当年那位师兄是室友,认尸的也是他,说到现场惨状,脸色也变了。我们笑他胆小,他摇头叹气,又道,你们不知道,他是殉了学术。我们此前听说多种版本,担心毕业、发不了论文什么的,这时候听见殉学术的话,想起王国维之类的大师,觉得真不可思议,然而从此再看见药师佛塔,那心里就是别样滋味。
冬天寂静,入寺不生杂念,有暖暖日光已足。除了观音生辰,阴历、阳历新年都是寺里香火最旺的时候,有年元旦和高中好友相约前往,香台前呛了不少烟,终于点着了香,向四方求拜,看见那明黄色的山墙陷落在巨大的烟雾中,像是舞台剧开幕。我和好友不信佛,但也十足跪拜,入乡随俗,连觉得这一年会有好运,彼此勉励,青春的脸庞阴天里亦会发光,我们知道此时无所不能。当年我们考进同一所大学各自喜欢的专业,本来还约去还愿,到底没有成行。而我们也终于渐行渐远,再回首惊觉轻舟已过,十多年光阴已逝。
想起跟着父亲第一次去鸡鸣寺的那个早春,正如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鸣寺于我,是初见已惊,再见仍然,只得去了又去,无论四时晴雨。
太过熟悉的地方可真是不好写,故事太多,取舍不易,原是画鬼容易。图片是手机拍的,聊作蹩脚注解。
--
※ 修改:·fifinella 于 Dec 4 23:01:26 2013 修改本文·[FROM: 183.16.128.*]
※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83.16.1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