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2798 (一生一世一双人), 信区: Lotayu
标 题: 罗大佑的音乐里程1(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Nov 3 00:02:23 2013), 站内
罗大佑的音乐历程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 罗大佑《就这么样吧》
作者:lxl
1995年,罗大佑出版了《罗大佑自选集》,在唱片的内附歌页中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六个不同颜色的小金字塔,有的象黄土做的沙漏,有的象放射出神秘光芒的水晶,有的象高温下烧红的炽热铁块,有的象极寒处凝结的冰体,有的以石为核,有的用花作心。罗大佑并没有点明其具体的意义是什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他在我们这些追随者心中立下的里程碑,它们极具个性,是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不同风格的折射。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罗大佑的音乐历程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有这样美好的音乐陪伴,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最近终于收集到了罗大佑的全部作品,每每于夜深人静时重温,随着音乐时而低昂,时而激越,赞叹之余也不禁称奇,中文乐坛只有罗大佑是世不复出的一代宗师。
台湾的音乐界喜欢用颜色来诠释罗大佑现象的各个阶段,姑且借来一用。
『青色时期』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罗大佑《错误》
七十年代早期,蒋氏政治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台湾社会,流行音乐领域是苍白单调的,除了旧上海式靡靡之音就是大量的欧美泊来品,基本上没有本土的创作。正象所有新音乐的萌芽往往起源于情歌或者民风,以叶佳修为代表的“校园歌曲”由于其清新自然风格一扫旧式流行歌曲的虚假做作而逐渐开始风靡,而这时期新兴的爱情文艺片也促成了更多年轻音乐人涉足新本土音乐领域。
1972年,出身于医科世家的罗大佑背负父辈的期望,踏入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专供医科。但罗大佑对于音乐始终难以放弃,很长时间一面行医一面进行音乐创作。九年的医师职业给了罗大佑不同于其他音乐人的气质,他曾说:“学医使我做事态度很严谨。人生阶段面临转型时不必完全否定过去;过去的努力,对未来总有一定的影响。”诚然,并不是所有的歌者都能写出《乡愁四韵》《将进酒》那样文人气十足的曲子来的。
1974年,电影《闪亮的日子》开始筹备,罗大佑得到机会给电影配插曲《歌》、《神话》和主题曲《闪亮的日子》。虽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歌,但诗意的语言完全脱开以往卿卿我我小家子情调的巢臼:
《歌》
当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险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春的草
淋着雨也淋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失
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鲜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见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诉悲啼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失
我也许也许还记得你
也许把你忘记
1977年《闪亮的日子》上映后,罗大佑的名字开始逐渐为人们熟悉。1978年另一部电影《情奔》中的《旅途》和《风儿你轻轻地吹》由刘文正演唱也一度流行。
这个时期罗大佑的很多作品是处于“幕后”状态,如《错误》、《稻草人》、《乡愁四韵》、《蒲公英》、《痴痴地等》等等,基本成型,这些歌后来经过润色收在他的不同专辑中,成为他的代表作的一部份。
罗大佑象一架就要冲向云天的飞机,做好了一切准备,缓缓驶入跑道。虽然这些曲子还带着稚气,但他的才气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在《错误》中,他把两种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首歌里,慢的抒情和快的摇滚,不和谐的半调音,赋予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忧愁: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似青石的街道巷弯
秋雨不下,三月的春晖不减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挽住那永远哀伤的梦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唱出那永远哀伤的梦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还有每次你那温柔纤纤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冷却的心
还有每次你那温柔纤纤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浪子的心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黑色时期』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
---- 罗大佑《是否》
1980年的电影《搭错车》从电影的意义上说并不出色,但对于台湾的流行乐坛,这是一部力作,十八年过去,也许你早已忘记它的情节抑或刘瑞琪的长相,但你不会忘记苏芮那富有感染力的歌声,除非你对音乐根本没感觉。
这是当时台湾最好的词曲作家组合——罗大佑、候德健、纽大可——联手演出的一出好戏,《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是否》、《变》、《酒旰倘卖无》象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耀眼夺目,不仅捧红了当时默默无闻的苏芮,更奠定了罗候两人日后的霸主地位。
1980年,罗大佑终于拿到了医师执照,这只是一个头衔而已,因为从这时开始,他已经完全投身于音乐事业中去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势。八十年代初期对于台湾是个全新的阶段。经历了蒋后的信仰危机和台美断交、被逐出联合国的生存危机,人们所接受的田园式感情安慰已不足以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反思和叛逆的新生代呼之欲出,而罗大佑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是否》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这种心理:爱情已经过去,伤害已经造成,如何劫后余生?虽然泪水要强忍住,但要装作坚强,告诉自己不在乎。
《是否》
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
是否这次我将不再哭
是否这次我将一去不回头
走向那条漫无止境的路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多少次的寂寞挣扎在心头
只为挽回我那远去的脚步
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泪水
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春水不再向东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至于情歌,也变成“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即使在热恋中也做好分手的准备,甚至不需要编织借口:
《恋曲1980》
你曾经对我说 你永远爱着我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 但永远是什么
姑娘你别哭泣 我俩还在一起
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创痛的回忆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什么都可以放弃 什么都不能忘记
现在你说的话只是你的勇气
春天刮着风 秋天下着雨
春风秋雨多少海誓山盟随风远去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你不属于我 我也不拥有你
姑娘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
或许我们分手 就这么不回头
至少不用编织一些美丽的藉口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明天要分离
1982年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发行,用唱片界的话说是“掀起了台湾全省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罗大佑在唱片文案中写道:“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童年》中少年们并不幸福的童年在等待中迷迷糊糊地过去,《鹿港小镇》中现代化和古老文明的冲突,《光阴的故事》中多年以前未果的爱情被时间的流逝所改变,《将进酒》中对祖先的记忆开始模糊。罗大佑更用《之乎者也》这古得没法再古的四个字批判国人(虚伪的假道士者)的劣根性:
《之乎者也》
知之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知之为不知
在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寒山子是也
不知为知之
不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齐人是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现在看看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
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剪刀等待之
清汤挂面乎
尊师重道者
莫过如此也
风花雪月之
哗啦啦啦乎
所谓民歌者
是否如此也
之之之之之
乎乎乎乎乎
者者者者者
也也也也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唱什么
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
如果说《之乎者也》中反思占了主要成份,1983年发行的《未来的主人翁》则进一步奠定了罗大佑“反叛青年”的形像:长发,墨镜,一袭黑衣,昏暗的、不平衡的画面,构成这张专辑的主旋律。
作为罗大佑最出色的作品,《未来的主人翁》是一张史诗性的篇章,其中的最强音莫过于有“台湾三部曲”之称的《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和《未来的主人翁》。这三首歌涵盖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为壮烈雄伟。
《亚细亚的孤儿》以童声合唱为背景,言尽无辜之悲,虽然源于台美断交和出走联合国,但这种悲愤又无奈的心情却绝不局限于此: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现象七十二变》写现代社会的病态,亦恢亦谐,歌颂批判都一点:
《现象七十二变》
黄花岗有七十二个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月月风水都在改变
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面
成功和失败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你是个道道地地的生命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
你是个匆匆忙忙得现代人
有人在默默耕耘默默从事
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
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得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汀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的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象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
能辩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演唱会版本有如下更淋漓尽致的揭露:
道貌岸然写在你的脸上
满脸是装腔作势一表仁慈
倚老卖老告诉大家你是
可敬的忠贞不二爱国分子
嘴里说的永远都是一套
做的事天地良心自己知道
如果你真的以为自己不可一世
为何不回家照照镜子)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象在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未来的主人翁》写出黑暗的未来:现代病态的社会污染了下一代,而这种污染还要继续传下去。罗大佑的深刻在于他揭示了“主人翁”蜕变的过程,从抗议到麻木,最后终于就范,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罗大佑在这张专辑聪明地没有强调“没有妥协”,因为他知道,他其实做不到。
《未来的主人翁》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
望着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
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
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
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地等
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
在红橙黄绿的世界里你这未来的主人翁
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寻找儿时的光荣
每一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有一天孩子们会告诉他们后代你们要守规矩
格言象玩具风筝在风里飘来飘去
当未来的世界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
我们需要阳光青草泥土开阔的蓝天
我们不要红色的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台湾三部曲”是超越时代的,所以时代几无可能再超越它。至今已十五年过去,现在听来,它们带来的苦涩仍然是深刻的。可悲的是,悲剧已经开始扩大,从台湾到大陆,到印尼,到欧美新大陆。1989年的夏天在北大听到广播站传来的《亚细亚的孤儿》,我突然醒悟到自己何尝不是另一个“亚细亚的孤儿”,生活在“红色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中。
《未来的主人翁》专籍中另外两首别致的曲子是《牧童》和《稻草人》。这是两个边缘人,面对着荒芜的田园,绝望的牧童走向冷漠,而稻草人飞翔的梦也已经死亡。
《牧童》
牛背上的牧童,敞开你的胸扉
三月的苍茫,掩不住你树影下菊色的梦
风在林梢叹息,云在碧空飘逸
你冷漠的笛声,掠过青草带来泥土的芳香
九月的诗早已埋藏在风雪之中
为何我听到你胸口里热血汹涌
你看那千古的泉水在山谷回旋
可知道青鸟在树林呼唤你牧童
田园已经荒芜,斜阳依然孤独
且让你的冷漠,投影在那泼墨残痕的归途
《稻草人》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午后的牛羊凝向远方
彩虹绘出的希望
蓝蓝的青空在上
却有着云雀与彩虹的梦
多像不知足的云四处飘荡
何处是我的归宿
是否在天际的那一端
奇怪着稻草的身躯如何飞翔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盲聋》中的哲理,《小妹》中的“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会来,命运不能更改”都象刀子一样,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音轨。
听《未来的主人翁》不是一个轻松的经历,因为你无法卸去历史的重负。
罗大佑出师告捷,于是快马加鞭,在1984年又出了一张《家》。
极具讽刺的是,罗大佑力图改变“叛逆青年”的形像,这张专辑是一次回归,充满了温情和保守,但送审时却遭受到最多的非难,最终促使罗大佑远赴纽约,究其原因,多半是《未来的主人翁》的太过激烈。
《家》中包括了罗大佑的经典《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和《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的类型很像以前的《光阴的故事》和后来的《恋曲1990》,只有罗大佑能让这么文学化的歌流行的一塌糊涂,以致后来在KTV处处可以听到把这三首歌糟蹋到庸俗极点的业余歌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心情的我的眼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牵着我无助的双手的你的手
照亮我灰暗的双眼的你的眼
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
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
我再不需要他们说的诺言
我再不相信他们编的谎言
我再不介意人们要的流言
我知道我们不懂甜言蜜语
留不住你的身影的我的手
留不住你的背影的我的眼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这张专辑我本人特别喜欢《超级市民》和《家Ⅰ》。
罗大佑就《超级市民》发展出一种调侃的风格来针贬畸形的社会,以后在《皇后大道东》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也算是一种“打擦边球”吧。
《超级市民》
那一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
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
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
垃圾山上开着一个焰火庆典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缤纷的台北市
垃圾永远烧不完
大家团结一条心
大厦关了一些样品屋
屋子加上铁窗防老鼠
枪声响彻了六合路
谁把手枪丢进了澄清湖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高雄市民
威风的高雄市
枪声一响齐步走
大家团结一条心
(一,二, 一, 二, 一!)
稀里哗啦下了一阵雨的那一天
大家都有信心不怕困难
淹水淹得我们踮脚尖
塞车塞得我们灰头又土脸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荡漾的台北市
刮风下雨不要紧
大家团结一条心
大家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塞车的台北市
塞车永远塞不停
大家团结一条心
《家Ⅰ》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罗大佑试图表现出“家”这样一种综合矛盾体:一方面是温暖美好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有“内外风雨”让你逃走的地方;罗大佑的歌声经过淹没前的挣扎最终融合在同样节奏的“我的家庭真可爱”的洪流中,完全不同于《未来的主人翁》中虽然微弱但坚持到最后的抗议。
《家Ⅰ》
轻轻地爱你 轻轻地爱你 我的宝贝 我的宝贝
轻轻地想你 轻轻地想你 我的眼泪 我的眼泪
谁能给我更温暖的阳光 谁能给我更温柔的梦想
谁能在最后终于还是原谅我 还安慰我那创痛的胸膛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轻轻地爱你 轻轻地爱你 我的宝贝 我的宝贝
轻轻地想你 轻轻地想你 我的眼泪 我的眼泪
谁能给我更孤独的门窗 遮盖着内外风雨的门窗
谁能在最后终于矛盾地摆摆手 还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我的家庭真可爱)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整洁美丽又安康)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兄弟姐妹都和谐)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 父母亲都慈祥)
罗大佑企图用一种全新的诠释手段来制作《家》,语言上包括国台语甚至英文,音乐编排上加入多种民族乐器,并且去东京录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这些创新,却由于当时“美丽岛运动”喧嚣尘上,国民党嫌他不规矩,民进党嫌他不够激进,罗大佑在政治的夹缝中进退两难,终于表示撑不下去了,在制作了《青春舞曲》个人演唱会专辑,完成了《明天会更好》后于1985年初离开台湾。至此黑色时期正式结束。
罗大佑的个人演唱会当时在台湾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大获成功,有些歌的版本不同于原唱,如《现象七十二变》分成不同的《现象I》和《现象II》,《盲聋》变成激烈快速的摇滚,而《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则成慢板。演出虽然很成功,但罗大佑表示“我是演唱会上那个最孤独的人”。
由群星参加演唱的《明天会更好》被视为罗大佑粉饰太平向国民党示好的作品,被遗忘已久,不过却出人意料地在大陆走红,与后来《爱人同志》《皇后大道东》在大陆通行无阻,有异曲同工之妙。
(未完待续,下周再见)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58.23.89.*]
标 题: 罗大佑的音乐里程1(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Nov 3 00:02:23 2013), 站内
罗大佑的音乐历程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 罗大佑《就这么样吧》
作者:lxl
1995年,罗大佑出版了《罗大佑自选集》,在唱片的内附歌页中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六个不同颜色的小金字塔,有的象黄土做的沙漏,有的象放射出神秘光芒的水晶,有的象高温下烧红的炽热铁块,有的象极寒处凝结的冰体,有的以石为核,有的用花作心。罗大佑并没有点明其具体的意义是什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他在我们这些追随者心中立下的里程碑,它们极具个性,是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不同风格的折射。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罗大佑的音乐历程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有这样美好的音乐陪伴,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最近终于收集到了罗大佑的全部作品,每每于夜深人静时重温,随着音乐时而低昂,时而激越,赞叹之余也不禁称奇,中文乐坛只有罗大佑是世不复出的一代宗师。
台湾的音乐界喜欢用颜色来诠释罗大佑现象的各个阶段,姑且借来一用。
『青色时期』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罗大佑《错误》
七十年代早期,蒋氏政治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台湾社会,流行音乐领域是苍白单调的,除了旧上海式靡靡之音就是大量的欧美泊来品,基本上没有本土的创作。正象所有新音乐的萌芽往往起源于情歌或者民风,以叶佳修为代表的“校园歌曲”由于其清新自然风格一扫旧式流行歌曲的虚假做作而逐渐开始风靡,而这时期新兴的爱情文艺片也促成了更多年轻音乐人涉足新本土音乐领域。
1972年,出身于医科世家的罗大佑背负父辈的期望,踏入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专供医科。但罗大佑对于音乐始终难以放弃,很长时间一面行医一面进行音乐创作。九年的医师职业给了罗大佑不同于其他音乐人的气质,他曾说:“学医使我做事态度很严谨。人生阶段面临转型时不必完全否定过去;过去的努力,对未来总有一定的影响。”诚然,并不是所有的歌者都能写出《乡愁四韵》《将进酒》那样文人气十足的曲子来的。
1974年,电影《闪亮的日子》开始筹备,罗大佑得到机会给电影配插曲《歌》、《神话》和主题曲《闪亮的日子》。虽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歌,但诗意的语言完全脱开以往卿卿我我小家子情调的巢臼:
《歌》
当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险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春的草
淋着雨也淋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失
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鲜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见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诉悲啼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失
我也许也许还记得你
也许把你忘记
1977年《闪亮的日子》上映后,罗大佑的名字开始逐渐为人们熟悉。1978年另一部电影《情奔》中的《旅途》和《风儿你轻轻地吹》由刘文正演唱也一度流行。
这个时期罗大佑的很多作品是处于“幕后”状态,如《错误》、《稻草人》、《乡愁四韵》、《蒲公英》、《痴痴地等》等等,基本成型,这些歌后来经过润色收在他的不同专辑中,成为他的代表作的一部份。
罗大佑象一架就要冲向云天的飞机,做好了一切准备,缓缓驶入跑道。虽然这些曲子还带着稚气,但他的才气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在《错误》中,他把两种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首歌里,慢的抒情和快的摇滚,不和谐的半调音,赋予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忧愁: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似青石的街道巷弯
秋雨不下,三月的春晖不减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挽住那永远哀伤的梦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唱出那永远哀伤的梦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还有每次你那温柔纤纤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冷却的心
还有每次你那温柔纤纤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浪子的心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黑色时期』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
---- 罗大佑《是否》
1980年的电影《搭错车》从电影的意义上说并不出色,但对于台湾的流行乐坛,这是一部力作,十八年过去,也许你早已忘记它的情节抑或刘瑞琪的长相,但你不会忘记苏芮那富有感染力的歌声,除非你对音乐根本没感觉。
这是当时台湾最好的词曲作家组合——罗大佑、候德健、纽大可——联手演出的一出好戏,《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是否》、《变》、《酒旰倘卖无》象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耀眼夺目,不仅捧红了当时默默无闻的苏芮,更奠定了罗候两人日后的霸主地位。
1980年,罗大佑终于拿到了医师执照,这只是一个头衔而已,因为从这时开始,他已经完全投身于音乐事业中去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势。八十年代初期对于台湾是个全新的阶段。经历了蒋后的信仰危机和台美断交、被逐出联合国的生存危机,人们所接受的田园式感情安慰已不足以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反思和叛逆的新生代呼之欲出,而罗大佑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是否》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这种心理:爱情已经过去,伤害已经造成,如何劫后余生?虽然泪水要强忍住,但要装作坚强,告诉自己不在乎。
《是否》
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
是否这次我将不再哭
是否这次我将一去不回头
走向那条漫无止境的路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多少次的寂寞挣扎在心头
只为挽回我那远去的脚步
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泪水
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春水不再向东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至于情歌,也变成“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即使在热恋中也做好分手的准备,甚至不需要编织借口:
《恋曲1980》
你曾经对我说 你永远爱着我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 但永远是什么
姑娘你别哭泣 我俩还在一起
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创痛的回忆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什么都可以放弃 什么都不能忘记
现在你说的话只是你的勇气
春天刮着风 秋天下着雨
春风秋雨多少海誓山盟随风远去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你不属于我 我也不拥有你
姑娘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
或许我们分手 就这么不回头
至少不用编织一些美丽的藉口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
啦……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明天要分离
1982年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发行,用唱片界的话说是“掀起了台湾全省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罗大佑在唱片文案中写道:“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童年》中少年们并不幸福的童年在等待中迷迷糊糊地过去,《鹿港小镇》中现代化和古老文明的冲突,《光阴的故事》中多年以前未果的爱情被时间的流逝所改变,《将进酒》中对祖先的记忆开始模糊。罗大佑更用《之乎者也》这古得没法再古的四个字批判国人(虚伪的假道士者)的劣根性:
《之乎者也》
知之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知之为不知
在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寒山子是也
不知为知之
不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齐人是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现在看看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
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剪刀等待之
清汤挂面乎
尊师重道者
莫过如此也
风花雪月之
哗啦啦啦乎
所谓民歌者
是否如此也
之之之之之
乎乎乎乎乎
者者者者者
也也也也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唱什么
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
如果说《之乎者也》中反思占了主要成份,1983年发行的《未来的主人翁》则进一步奠定了罗大佑“反叛青年”的形像:长发,墨镜,一袭黑衣,昏暗的、不平衡的画面,构成这张专辑的主旋律。
作为罗大佑最出色的作品,《未来的主人翁》是一张史诗性的篇章,其中的最强音莫过于有“台湾三部曲”之称的《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和《未来的主人翁》。这三首歌涵盖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为壮烈雄伟。
《亚细亚的孤儿》以童声合唱为背景,言尽无辜之悲,虽然源于台美断交和出走联合国,但这种悲愤又无奈的心情却绝不局限于此: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现象七十二变》写现代社会的病态,亦恢亦谐,歌颂批判都一点:
《现象七十二变》
黄花岗有七十二个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月月风水都在改变
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面
成功和失败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你是个道道地地的生命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
你是个匆匆忙忙得现代人
有人在默默耕耘默默从事
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
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得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汀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的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象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
能辩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演唱会版本有如下更淋漓尽致的揭露:
道貌岸然写在你的脸上
满脸是装腔作势一表仁慈
倚老卖老告诉大家你是
可敬的忠贞不二爱国分子
嘴里说的永远都是一套
做的事天地良心自己知道
如果你真的以为自己不可一世
为何不回家照照镜子)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象在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未来的主人翁》写出黑暗的未来:现代病态的社会污染了下一代,而这种污染还要继续传下去。罗大佑的深刻在于他揭示了“主人翁”蜕变的过程,从抗议到麻木,最后终于就范,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罗大佑在这张专辑聪明地没有强调“没有妥协”,因为他知道,他其实做不到。
《未来的主人翁》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
望着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
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
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
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地等
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
在红橙黄绿的世界里你这未来的主人翁
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寻找儿时的光荣
每一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有一天孩子们会告诉他们后代你们要守规矩
格言象玩具风筝在风里飘来飘去
当未来的世界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
我们需要阳光青草泥土开阔的蓝天
我们不要红色的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台湾三部曲”是超越时代的,所以时代几无可能再超越它。至今已十五年过去,现在听来,它们带来的苦涩仍然是深刻的。可悲的是,悲剧已经开始扩大,从台湾到大陆,到印尼,到欧美新大陆。1989年的夏天在北大听到广播站传来的《亚细亚的孤儿》,我突然醒悟到自己何尝不是另一个“亚细亚的孤儿”,生活在“红色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中。
《未来的主人翁》专籍中另外两首别致的曲子是《牧童》和《稻草人》。这是两个边缘人,面对着荒芜的田园,绝望的牧童走向冷漠,而稻草人飞翔的梦也已经死亡。
《牧童》
牛背上的牧童,敞开你的胸扉
三月的苍茫,掩不住你树影下菊色的梦
风在林梢叹息,云在碧空飘逸
你冷漠的笛声,掠过青草带来泥土的芳香
九月的诗早已埋藏在风雪之中
为何我听到你胸口里热血汹涌
你看那千古的泉水在山谷回旋
可知道青鸟在树林呼唤你牧童
田园已经荒芜,斜阳依然孤独
且让你的冷漠,投影在那泼墨残痕的归途
《稻草人》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午后的牛羊凝向远方
彩虹绘出的希望
蓝蓝的青空在上
却有着云雀与彩虹的梦
多像不知足的云四处飘荡
何处是我的归宿
是否在天际的那一端
奇怪着稻草的身躯如何飞翔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盲聋》中的哲理,《小妹》中的“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会来,命运不能更改”都象刀子一样,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音轨。
听《未来的主人翁》不是一个轻松的经历,因为你无法卸去历史的重负。
罗大佑出师告捷,于是快马加鞭,在1984年又出了一张《家》。
极具讽刺的是,罗大佑力图改变“叛逆青年”的形像,这张专辑是一次回归,充满了温情和保守,但送审时却遭受到最多的非难,最终促使罗大佑远赴纽约,究其原因,多半是《未来的主人翁》的太过激烈。
《家》中包括了罗大佑的经典《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和《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的类型很像以前的《光阴的故事》和后来的《恋曲1990》,只有罗大佑能让这么文学化的歌流行的一塌糊涂,以致后来在KTV处处可以听到把这三首歌糟蹋到庸俗极点的业余歌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心情的我的眼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牵着我无助的双手的你的手
照亮我灰暗的双眼的你的眼
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
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
我再不需要他们说的诺言
我再不相信他们编的谎言
我再不介意人们要的流言
我知道我们不懂甜言蜜语
留不住你的身影的我的手
留不住你的背影的我的眼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这张专辑我本人特别喜欢《超级市民》和《家Ⅰ》。
罗大佑就《超级市民》发展出一种调侃的风格来针贬畸形的社会,以后在《皇后大道东》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也算是一种“打擦边球”吧。
《超级市民》
那一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
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
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
垃圾山上开着一个焰火庆典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缤纷的台北市
垃圾永远烧不完
大家团结一条心
大厦关了一些样品屋
屋子加上铁窗防老鼠
枪声响彻了六合路
谁把手枪丢进了澄清湖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高雄市民
威风的高雄市
枪声一响齐步走
大家团结一条心
(一,二, 一, 二, 一!)
稀里哗啦下了一阵雨的那一天
大家都有信心不怕困难
淹水淹得我们踮脚尖
塞车塞得我们灰头又土脸
于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荡漾的台北市
刮风下雨不要紧
大家团结一条心
大家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塞车的台北市
塞车永远塞不停
大家团结一条心
《家Ⅰ》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罗大佑试图表现出“家”这样一种综合矛盾体:一方面是温暖美好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有“内外风雨”让你逃走的地方;罗大佑的歌声经过淹没前的挣扎最终融合在同样节奏的“我的家庭真可爱”的洪流中,完全不同于《未来的主人翁》中虽然微弱但坚持到最后的抗议。
《家Ⅰ》
轻轻地爱你 轻轻地爱你 我的宝贝 我的宝贝
轻轻地想你 轻轻地想你 我的眼泪 我的眼泪
谁能给我更温暖的阳光 谁能给我更温柔的梦想
谁能在最后终于还是原谅我 还安慰我那创痛的胸膛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轻轻地爱你 轻轻地爱你 我的宝贝 我的宝贝
轻轻地想你 轻轻地想你 我的眼泪 我的眼泪
谁能给我更孤独的门窗 遮盖着内外风雨的门窗
谁能在最后终于矛盾地摆摆手 还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我的家庭真可爱)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整洁美丽又安康)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兄弟姐妹都和谐)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 父母亲都慈祥)
罗大佑企图用一种全新的诠释手段来制作《家》,语言上包括国台语甚至英文,音乐编排上加入多种民族乐器,并且去东京录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这些创新,却由于当时“美丽岛运动”喧嚣尘上,国民党嫌他不规矩,民进党嫌他不够激进,罗大佑在政治的夹缝中进退两难,终于表示撑不下去了,在制作了《青春舞曲》个人演唱会专辑,完成了《明天会更好》后于1985年初离开台湾。至此黑色时期正式结束。
罗大佑的个人演唱会当时在台湾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大获成功,有些歌的版本不同于原唱,如《现象七十二变》分成不同的《现象I》和《现象II》,《盲聋》变成激烈快速的摇滚,而《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则成慢板。演出虽然很成功,但罗大佑表示“我是演唱会上那个最孤独的人”。
由群星参加演唱的《明天会更好》被视为罗大佑粉饰太平向国民党示好的作品,被遗忘已久,不过却出人意料地在大陆走红,与后来《爱人同志》《皇后大道东》在大陆通行无阻,有异曲同工之妙。
(未完待续,下周再见)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58.23.8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