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xcv (haha),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18年前甲A唯国安旗帜不倒 辽媒析工体因何球市不衰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Feb 23 10:51:46 2012), 站内
提到北京国安(微博),就不能不提工体,就不能不提看台上那每场必有的山呼海啸的欢呼。
论底蕴,国安只拿到过一次联赛冠军,不及大连辉煌;论手笔,国安不及申花买来阿内尔卡的震撼;论球星,国安不及恒大(微博)众星闪耀,队中如今甚至没有一名现役国脚。但联赛职业化18年来,只有国安能够做到球市始终火爆———他们拥有场均四万人的上座率,可以瞬间卖光两万五千张套票,由于想买套票的球迷太多,国安俱乐部不得不采取摇号的方式。
为什么国安做到了?为什么其他球队做不到?背后原因,也许能给中超(微博)其他球队提供借鉴。
工体不败带来的刺激
球迷对北京队的支持是有传统的,职业化刚开始时国安在工体的表现非常好,踢得也好看,很受球迷欢迎。———前国安俱乐部董事长张路(微博)
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1995年,当时中国足球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工体不败”。
当时,中国足球刚刚经历了职业化之后的首个赛季,球迷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欣赏欲望的提高直接刺激了商业比赛的兴起。
这一年,刚刚把主场从先农坛搬到工人体育场的北京国安,先后战胜了AC米兰(微博)、阿森纳(微博)、弗拉门戈、佩纳罗尔、哥伦比亚等强队,创造了一段工体不败的传奇。那时的国安虽然没有获得联赛冠军,但却因为这一系列出色的工体战绩培养了职业联赛后的第一批球迷。回忆起工体当时的盛景,长期跟随北京国安的北京电视台记者赵迎军(微博)感慨道:“1995年,国安人气很旺,那个时候有高峰(微博)、高洪波、曹限东这样的球星,球迷很喜欢看。”
一个事实很能说明工体对于国安的重要性。2006年至2008年,国安曾把主场改在了丰台体育中心,结果上座率不尽如人意。2009年,国安把主场再次搬回了工人体育场,这一回归被认为是国安球市暴涨的一大因素。
“国安在丰台时球市一般,回到工体后一下子好了不少。工体交通比较方便,体育场在市里,附近有地铁,公交车也多,开车也方便,配套设施非常全面。”《新京报(微博)》记者赵磊这样分析道,另外他认为,工体在球迷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感情因素也不可或缺,“老一代球迷都是在工体看球长大的,国安的辉煌也是在工体创造的,工体不知不觉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一位北京球迷也如此表示:“现在我们看球前都会和朋友在工体附近先聚聚,吃点饭,聊聊天,然后去看比赛。看完球了就去酒吧喝酒侃球,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
职业化18年坚守的传统
提到尤文就是黑白相间,提到曼联(微博)就是红色,这就是国外优秀俱乐部的特征。国内的俱乐部,除了国安很少能做到这点。———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
坦率地讲,职业联赛初期,原始积累最好的球队并非北京国安。当时的甲A,实力最强的是大连万达和上海申花(微博),球市最火的则是成都和延边,但遗憾的是,这些球队都没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
今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18个年头。18年前,成都体育中心里飘扬着12面甲A球队的旗帜,18年之后,旗帜不倒的只剩下了北京国安。大连万达变成了大连实德(微博),山东济南泰山变成了山东鲁能(微博),广州宏远和广州太阳神先后退出了中国足坛,而成都和延边这两个曾经的金牌球市只能在低级别联赛中苦苦挣扎。上海申花虽然名字未改,但其间经历多次股权更迭,惟有国安始终如一———18年的坚持给国安贴上了固定标签,“御林军”是他们的称号,绿色则是球队永恒的颜色。
绰号“棋哥(微博)”的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认为,这种对传统的坚持其实是吸引球迷、提高俱乐部影响力的一大手段。“国外优秀的豪门俱乐部都具备这些特征,尤文就是黑白相间,米兰就是红黑间条衫,曼联就是红色。国内的俱乐部呢?有的一年换一个名字,其实换一个名字就流失了一部分球迷,好不容易培养了一批球迷,没过几年又换了,没有持续性,没有形成固定的品牌,就不会有俱乐部文化,也吸引不了球迷的关注。”
足球文化的培养与传承
“我爸就是国安的球迷,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国安的比赛。工体外面有卖小喇叭的,我爸给我买一个,我就乐颠颠地去看球了。” ———1986年出生的国安球迷小涛
每当国安队有主场比赛,工体8号看台下的国安球迷专营店就会吸引大量球迷光顾。在这里,球迷们可以买到俱乐部的特许商品。
在国外,足球俱乐部非常重视特许商品的销售,除了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这些产品还能起到传递俱乐部文化、培养球迷的目的。
王奇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英国朋友,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阿森纳球迷。最小的一代还不懂足球,但他用的东西、玩的玩具都带有阿森纳的标识,你想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不是阿森纳球迷?”
在这方面,北京国安无疑走在了国内的前头,如今已经有了第二代球迷。《新京报》记者张磊说:“现在的国安球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低龄化,看球的大都是20来岁的北京人, 他们的父亲在1995年的时候就看国安比赛,等有了孩子后,就不断地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这些小孩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是国安的球迷了。”除此之外,国安俱乐部还非常重视球员和球迷感情的培养,前俱乐部董事长张路说:“俱乐部很早的时候就和球迷搞一些活动,拉近球迷和球员的距离,效果都很好。”如今,国安俱乐部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无论是哪个球员过生日,俱乐部都会举办生日会,为他送上生日蛋糕。
即使离开球队的人,俱乐部也会搞一个欢送会,对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北京电视台的赵迎军说:“国安现在还经常搞一些公益活动,专门安排残疾人看台啊,邀请农民工子女到现场看球等等,这些都逐渐形成了俱乐部的文化。”
助威国安所带来的认同感
为什么爱国安?为什么去工体?“因为你会爱上那个环境,能瞬间找到一种归属感。”球迷小涛说。
“北京人爱热闹,爱凑热闹。去球场看球的人未必都是真正的球迷,但看到身边人都看球,都聊国安,自己也就去球场了。”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如此描述部分国安球迷的心理,他说:“在北京这个城市里,很多年轻人都来闯荡,他们希望融入这个城市,希望得到认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可能无法赚到大钱,无法取得北京户口,但去工体看球可以让他们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和存在感。”而《新京报》记者张磊说:“北京这个城市生活压力很大,有些来看球的人就是为了在周末放松一下,宣泄情绪的,缓解一下生活的压力。”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刘竞超采写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标 题: 18年前甲A唯国安旗帜不倒 辽媒析工体因何球市不衰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Feb 23 10:51:46 2012), 站内
提到北京国安(微博),就不能不提工体,就不能不提看台上那每场必有的山呼海啸的欢呼。
论底蕴,国安只拿到过一次联赛冠军,不及大连辉煌;论手笔,国安不及申花买来阿内尔卡的震撼;论球星,国安不及恒大(微博)众星闪耀,队中如今甚至没有一名现役国脚。但联赛职业化18年来,只有国安能够做到球市始终火爆———他们拥有场均四万人的上座率,可以瞬间卖光两万五千张套票,由于想买套票的球迷太多,国安俱乐部不得不采取摇号的方式。
为什么国安做到了?为什么其他球队做不到?背后原因,也许能给中超(微博)其他球队提供借鉴。
工体不败带来的刺激
球迷对北京队的支持是有传统的,职业化刚开始时国安在工体的表现非常好,踢得也好看,很受球迷欢迎。———前国安俱乐部董事长张路(微博)
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1995年,当时中国足球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工体不败”。
当时,中国足球刚刚经历了职业化之后的首个赛季,球迷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欣赏欲望的提高直接刺激了商业比赛的兴起。
这一年,刚刚把主场从先农坛搬到工人体育场的北京国安,先后战胜了AC米兰(微博)、阿森纳(微博)、弗拉门戈、佩纳罗尔、哥伦比亚等强队,创造了一段工体不败的传奇。那时的国安虽然没有获得联赛冠军,但却因为这一系列出色的工体战绩培养了职业联赛后的第一批球迷。回忆起工体当时的盛景,长期跟随北京国安的北京电视台记者赵迎军(微博)感慨道:“1995年,国安人气很旺,那个时候有高峰(微博)、高洪波、曹限东这样的球星,球迷很喜欢看。”
一个事实很能说明工体对于国安的重要性。2006年至2008年,国安曾把主场改在了丰台体育中心,结果上座率不尽如人意。2009年,国安把主场再次搬回了工人体育场,这一回归被认为是国安球市暴涨的一大因素。
“国安在丰台时球市一般,回到工体后一下子好了不少。工体交通比较方便,体育场在市里,附近有地铁,公交车也多,开车也方便,配套设施非常全面。”《新京报(微博)》记者赵磊这样分析道,另外他认为,工体在球迷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感情因素也不可或缺,“老一代球迷都是在工体看球长大的,国安的辉煌也是在工体创造的,工体不知不觉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一位北京球迷也如此表示:“现在我们看球前都会和朋友在工体附近先聚聚,吃点饭,聊聊天,然后去看比赛。看完球了就去酒吧喝酒侃球,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
职业化18年坚守的传统
提到尤文就是黑白相间,提到曼联(微博)就是红色,这就是国外优秀俱乐部的特征。国内的俱乐部,除了国安很少能做到这点。———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
坦率地讲,职业联赛初期,原始积累最好的球队并非北京国安。当时的甲A,实力最强的是大连万达和上海申花(微博),球市最火的则是成都和延边,但遗憾的是,这些球队都没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
今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18个年头。18年前,成都体育中心里飘扬着12面甲A球队的旗帜,18年之后,旗帜不倒的只剩下了北京国安。大连万达变成了大连实德(微博),山东济南泰山变成了山东鲁能(微博),广州宏远和广州太阳神先后退出了中国足坛,而成都和延边这两个曾经的金牌球市只能在低级别联赛中苦苦挣扎。上海申花虽然名字未改,但其间经历多次股权更迭,惟有国安始终如一———18年的坚持给国安贴上了固定标签,“御林军”是他们的称号,绿色则是球队永恒的颜色。
绰号“棋哥(微博)”的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认为,这种对传统的坚持其实是吸引球迷、提高俱乐部影响力的一大手段。“国外优秀的豪门俱乐部都具备这些特征,尤文就是黑白相间,米兰就是红黑间条衫,曼联就是红色。国内的俱乐部呢?有的一年换一个名字,其实换一个名字就流失了一部分球迷,好不容易培养了一批球迷,没过几年又换了,没有持续性,没有形成固定的品牌,就不会有俱乐部文化,也吸引不了球迷的关注。”
足球文化的培养与传承
“我爸就是国安的球迷,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国安的比赛。工体外面有卖小喇叭的,我爸给我买一个,我就乐颠颠地去看球了。” ———1986年出生的国安球迷小涛
每当国安队有主场比赛,工体8号看台下的国安球迷专营店就会吸引大量球迷光顾。在这里,球迷们可以买到俱乐部的特许商品。
在国外,足球俱乐部非常重视特许商品的销售,除了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这些产品还能起到传递俱乐部文化、培养球迷的目的。
王奇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英国朋友,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阿森纳球迷。最小的一代还不懂足球,但他用的东西、玩的玩具都带有阿森纳的标识,你想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不是阿森纳球迷?”
在这方面,北京国安无疑走在了国内的前头,如今已经有了第二代球迷。《新京报》记者张磊说:“现在的国安球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低龄化,看球的大都是20来岁的北京人, 他们的父亲在1995年的时候就看国安比赛,等有了孩子后,就不断地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这些小孩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是国安的球迷了。”除此之外,国安俱乐部还非常重视球员和球迷感情的培养,前俱乐部董事长张路说:“俱乐部很早的时候就和球迷搞一些活动,拉近球迷和球员的距离,效果都很好。”如今,国安俱乐部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无论是哪个球员过生日,俱乐部都会举办生日会,为他送上生日蛋糕。
即使离开球队的人,俱乐部也会搞一个欢送会,对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北京电视台的赵迎军说:“国安现在还经常搞一些公益活动,专门安排残疾人看台啊,邀请农民工子女到现场看球等等,这些都逐渐形成了俱乐部的文化。”
助威国安所带来的认同感
为什么爱国安?为什么去工体?“因为你会爱上那个环境,能瞬间找到一种归属感。”球迷小涛说。
“北京人爱热闹,爱凑热闹。去球场看球的人未必都是真正的球迷,但看到身边人都看球,都聊国安,自己也就去球场了。”中体明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如此描述部分国安球迷的心理,他说:“在北京这个城市里,很多年轻人都来闯荡,他们希望融入这个城市,希望得到认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可能无法赚到大钱,无法取得北京户口,但去工体看球可以让他们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和存在感。”而《新京报》记者张磊说:“北京这个城市生活压力很大,有些来看球的人就是为了在周末放松一下,宣泄情绪的,缓解一下生活的压力。”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刘竞超采写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