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2798 (一生一世一双人), 信区: Lotayu
标 题: 一种精神的存在——再谈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Oct 27 00:04:42 2013), 站内
作者:洪尘
写这样一个帖子,免不了要挨砖头,每个歌者都有自己的听众,无论怎么归类都是
众口难调。但话总还是要说的。
港台歌手如过江之鲤,各领风骚三五天或三五年。在这个花名册上,最保险的分法
是:男歌手和女歌手,或者七八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种显而易见的说法,每个
人心中也有各自比较喜欢的,但喜欢总归是隐约的,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我喜欢罗大佑
、黄家驹、郑智化、王杰、齐秦、张雨生、周华健、王菲、姜育恒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哈)(大陆的朱哲琴、许巍也是我最喜欢的,但不准备放在这个帖子里说),但我还是
要分出类来,郑重地说一说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我觉得他们值得挑出来说,进行
新的解读。
罗大佑是真正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教父地位不是偶然,完全是他的才华和创
作实绩所奠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大佑的成就是不可超越的。罗大佑不但自己演唱
了一大批经典歌曲,而且他创作的歌曲被其他歌手演唱后一样成为经典,如陈淑桦、辛
晓琪、张艾嘉等,都从中获益。罗大佑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流行歌曲通俗流畅的
概念,涉及面广、表达深刻,最重要的是注入了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精神,这里面有对
美好童年的回忆,有对逝去光阴的惋惜,有对人世沧桑的感叹,有对社会不平的嘲讽,
有对世俗爱情的赞美,这里不是个人小情调的哼哼,而是整个人类情感中最弥足珍贵的
一部分,从这点来说,罗大佑的作品是跨越了年代和意识形态的,在时光流转和社会变
迁中永不失色。同时,罗大佑是诗人的罗大佑,它写的歌词大气、精美、雅俗共赏,其
中的优秀作品散发出汉语独有的古典美,如《滚滚红尘》、《风儿你在轻轻地吹》等,
即使放在最优秀的新诗里也毫无愧色!
(想想今天歌词的俗气让人气闷啊,尤其是那种硬生生插两句英文进来的歌词,让
人作呕!)
黄家驹之所以成为香港摇滚音乐的奇迹,源于他最恰当地表达了年轻人的理想和激
情。这种理想虽然艰辛,但始终是上进的,不会沦为空想;这种对生命的激情是热烈的
,但不盲目和偏激,他们的背后是对生命最深的期盼,对青春毫无保留地歌颂,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黄家驹作品中对战争与和平、世界角落里的弱者的关注,也是极其可贵的
。像《大地》《长城》中所透露出的拳拳之心,不是其它肤浅歌曲所能比的。黄家驹的
一生是为青春燃烧着的,它的火光必定为一代代年轻人所怀念。
郑智化比起罗大佑和黄家驹来,影响力要局限一些,因此在“形象”上略显单薄,
但我仍把他们相提并论,他们是同样最优秀的。在所有歌手中,郑智化的意义指向最明
晰,看起来甚至是情绪化的,但这正是郑智化最值得尊敬的。我们这个社会太多浑浑噩
噩的人,太多的行尸走肉,甚至堕落到连坏人也可以伪善的面目大行其道,当我们听了
太多的歌舞升平以后,郑智化的嘲讽和鞭笞倍显珍贵!同时,郑智化绝不是一位简单的
愤世嫉俗者,《水手》,《星星点灯》传达的都是向上的力量,而《你的生日》《让我
拥抱你入梦》《麻花辫子》《淡水河边的烟火》《单身逃亡》完全可以看作它温柔、辛
酸、悲悯的一面,郑智化作品中所透出的泪水和孤独,是永远可以引起共鸣的。或许我
们不会在大街上听他的歌,但一定会在一个人的房间里静静地听。
我将这三人及其音乐一一加以概述,并非是要把其他人比下去,高下自会分明,只
是想说明一下我特别喜爱他们的理由,并在其中总结出评价一首歌曲价值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一首歌曲为什么经典,而某些歌曲何以曾经传唱一时,却很快又被人遗忘。这之
间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有迹可循的。
作为一首音乐作品何以成功?从技术层次来说有:
1、旋律必须优美,这是传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小说或者诗歌一样,再深刻的思想,首先要你的文字“好看”。这里的优美是泛指的,主要指结构上合理、生动、流畅,能引起共振,我本人绝对排斥那种甜腻的、造作的歌曲,还有特意为某些高音上不去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平到底的歌曲,以及才华不济后简单复制的歌曲—— 某些一炮而红的歌手尤其如此。
2、歌词必须雅俗共赏。这个道理不需要我多加解释。同时,好的歌词和旋律本身也是“亲密无间”的,是一种互相诠释的关系。真正的经典歌曲,没有一首歌词是粗制滥造的。如果说旋律还因各人直觉难以定论外,那么当代歌词的低水平则是不争的事实,媚俗呆板、生拼硬凑、不知所言、了无新意,汉语的美感几乎丧失贻尽。这是搞创作的人应该反思的。
顺便发点牢骚,像《老鼠爱大米》这种带着奶油气、糟蹋汉语的歌曲竟能风行一时
且搬上春节联观晚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3、风格独特。这是一首作品能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一个歌手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风格于歌手而言,是那种想用某个词来概括的印象,比如王杰的沧桑感、王菲的空灵冷寂、齐秦的清澈深情——虽说不一定准确。真正能说各成一家的歌手是极少的。当然,平庸的歌曲有平庸的听众,这是相辅相成,但总归经受不了时间的考验。
应该说技术上过关的歌曲还是比较多的。从整体而言,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
三位风格各异的音乐人,我凭什么将他们从众人中列出来?他们有别于其他歌手的,不
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他们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用旋律为精神命名。
作为一个歌手,同时也是普通的人,如何让他们的酸甜苦辣与更广泛的听众产生共
鸣?我觉得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不然你自唱自的,何必在舞台上?狂欢是仅仅刺激感
官的,必不长久。很多人会说我在说教,我也讨厌说教,但“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里的责任不是狭隘的,人立于世上,对生命、家庭、社会都有责任,甚至可以说对
“时光”也是有责任的,你不能辜负光阴。从这点来说,人要克服自私,既珍惜自己,
也关爱他人,不能活在一已的小空间里,无关痛痒地唱。顶尖的歌者,一定是立于人的
品格之上的。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对于那些小情调歌曲,无论多么走红,歌手多么风
光,但你很难从心底产生尊敬之感。但是,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我尊敬他们。
罗大佑是包容的,深沉的,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那种对人生的领悟无处不在,在他
的歌中,光阴是反复歌咏的,这种光阴是逝去的,有一种水漂过以后凉凉的感觉,但背
后透出的心灵却是温存的,是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闪亮的日子》中: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我每次听,都能感觉到光阴划过后,在心中留下刻骨的痕。同时,罗大佑有着浓郁
的文人创作倾向,比如《亚细亚的孤儿》,以前我一直不太懂,等读了台湾文学史,才
恍然大悟,这也是其它音乐人所不及之处。
黄家驹的歌曲中有一种极其难得的“真诚”,一种直面的力量。如《海阔天空》中
,当那个高昂而克制的声音唱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会感到一种强烈地激荡!这就是青春啊!这就是理想情怀!我们的所见的大部分流行歌曲,要么太过苍白,要么太过掩饰,总像隔了一层,挠痒都不够。
郑智化看起来像个另类,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太多虚伪面具,太多矫情造作,
太多冷漠势利,郑智化唱出了一个时代的人生百态,多么真实!他既唱《大国民》,也
唱《蜗牛的家》,但他不颓废,偶尔自嘲,然后把头抬起来,坚强地往前面走。
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
那一片被文明糟踏过的海洋和天地
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
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的呼吸
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
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是何等的锐利,又是何等的胸怀!他的“水手”几乎成了一种象征,比小说千言
万语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试想,整个港台流行音乐中,能找出几首这样的歌?
在这些真正感人的作品后面,是什么?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爱,一种“大
爱”,对生命的爱,浓烈而深沉,持久有撞击力,化有声为无声,直入心底。这是区别
于那些小情调歌曲的本质所在!
我试着分析其他一线歌手,我觉得他们许多条件都不错,歌也好听,人气也很足,
但从整体而言,似乎总缺了点什么——缺的就是这种大爱吧,无私地爱,超越个人情调
的。同样的主题,无论爱情或者人生,唱的是大是小,是轻是重,一望而知。创作型歌
手如齐秦、张雨生,怎么说也是人才了,但感觉总是强度不够,升华不上去(几首代表
作还是精品了啦);王杰、王菲、周华健、张学友等,都是风云人物,可终究是留连于
个人光景的,少了一种普世情怀;还有时下热门的周杰伦,无论是才华横溢或者独树一
帜,如果不能注入更多新的元素,我只能说唱的仍然是情调歌曲——确切来说是小资情
调。
当然,我还是要强调,这是从一个歌手(音乐人)整体而言的,事实上有很多单曲
是可以作为一个精神载体而永存的,比如像《故乡的云》《橄榄树》《酒干倘卖无》,
这些作品都是流行音乐中最有价值的。
我也无意刻意拔高他们三人。喜欢一个歌手但不会神化他,比如,我认为郑智化的
影响力不足,一方面是意识形态作祟,另一方面也是他表现手法单一造成的。Beyond 乐队的成功也反衬着中国摇滚乐的欠收。
回忆经典歌手以及他们作品,并非仅仅是怀旧,而是在体会一种人生的滋味,以及
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当代流行歌曲的滥俗,实是一种“大爱”精神的缺失。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218.11.176.*]
标 题: 一种精神的存在——再谈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Oct 27 00:04:42 2013), 站内
作者:洪尘
写这样一个帖子,免不了要挨砖头,每个歌者都有自己的听众,无论怎么归类都是
众口难调。但话总还是要说的。
港台歌手如过江之鲤,各领风骚三五天或三五年。在这个花名册上,最保险的分法
是:男歌手和女歌手,或者七八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种显而易见的说法,每个
人心中也有各自比较喜欢的,但喜欢总归是隐约的,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我喜欢罗大佑
、黄家驹、郑智化、王杰、齐秦、张雨生、周华健、王菲、姜育恒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哈)(大陆的朱哲琴、许巍也是我最喜欢的,但不准备放在这个帖子里说),但我还是
要分出类来,郑重地说一说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我觉得他们值得挑出来说,进行
新的解读。
罗大佑是真正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教父地位不是偶然,完全是他的才华和创
作实绩所奠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大佑的成就是不可超越的。罗大佑不但自己演唱
了一大批经典歌曲,而且他创作的歌曲被其他歌手演唱后一样成为经典,如陈淑桦、辛
晓琪、张艾嘉等,都从中获益。罗大佑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流行歌曲通俗流畅的
概念,涉及面广、表达深刻,最重要的是注入了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精神,这里面有对
美好童年的回忆,有对逝去光阴的惋惜,有对人世沧桑的感叹,有对社会不平的嘲讽,
有对世俗爱情的赞美,这里不是个人小情调的哼哼,而是整个人类情感中最弥足珍贵的
一部分,从这点来说,罗大佑的作品是跨越了年代和意识形态的,在时光流转和社会变
迁中永不失色。同时,罗大佑是诗人的罗大佑,它写的歌词大气、精美、雅俗共赏,其
中的优秀作品散发出汉语独有的古典美,如《滚滚红尘》、《风儿你在轻轻地吹》等,
即使放在最优秀的新诗里也毫无愧色!
(想想今天歌词的俗气让人气闷啊,尤其是那种硬生生插两句英文进来的歌词,让
人作呕!)
黄家驹之所以成为香港摇滚音乐的奇迹,源于他最恰当地表达了年轻人的理想和激
情。这种理想虽然艰辛,但始终是上进的,不会沦为空想;这种对生命的激情是热烈的
,但不盲目和偏激,他们的背后是对生命最深的期盼,对青春毫无保留地歌颂,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黄家驹作品中对战争与和平、世界角落里的弱者的关注,也是极其可贵的
。像《大地》《长城》中所透露出的拳拳之心,不是其它肤浅歌曲所能比的。黄家驹的
一生是为青春燃烧着的,它的火光必定为一代代年轻人所怀念。
郑智化比起罗大佑和黄家驹来,影响力要局限一些,因此在“形象”上略显单薄,
但我仍把他们相提并论,他们是同样最优秀的。在所有歌手中,郑智化的意义指向最明
晰,看起来甚至是情绪化的,但这正是郑智化最值得尊敬的。我们这个社会太多浑浑噩
噩的人,太多的行尸走肉,甚至堕落到连坏人也可以伪善的面目大行其道,当我们听了
太多的歌舞升平以后,郑智化的嘲讽和鞭笞倍显珍贵!同时,郑智化绝不是一位简单的
愤世嫉俗者,《水手》,《星星点灯》传达的都是向上的力量,而《你的生日》《让我
拥抱你入梦》《麻花辫子》《淡水河边的烟火》《单身逃亡》完全可以看作它温柔、辛
酸、悲悯的一面,郑智化作品中所透出的泪水和孤独,是永远可以引起共鸣的。或许我
们不会在大街上听他的歌,但一定会在一个人的房间里静静地听。
我将这三人及其音乐一一加以概述,并非是要把其他人比下去,高下自会分明,只
是想说明一下我特别喜爱他们的理由,并在其中总结出评价一首歌曲价值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一首歌曲为什么经典,而某些歌曲何以曾经传唱一时,却很快又被人遗忘。这之
间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有迹可循的。
作为一首音乐作品何以成功?从技术层次来说有:
1、旋律必须优美,这是传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小说或者诗歌一样,再深刻的思想,首先要你的文字“好看”。这里的优美是泛指的,主要指结构上合理、生动、流畅,能引起共振,我本人绝对排斥那种甜腻的、造作的歌曲,还有特意为某些高音上不去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平到底的歌曲,以及才华不济后简单复制的歌曲—— 某些一炮而红的歌手尤其如此。
2、歌词必须雅俗共赏。这个道理不需要我多加解释。同时,好的歌词和旋律本身也是“亲密无间”的,是一种互相诠释的关系。真正的经典歌曲,没有一首歌词是粗制滥造的。如果说旋律还因各人直觉难以定论外,那么当代歌词的低水平则是不争的事实,媚俗呆板、生拼硬凑、不知所言、了无新意,汉语的美感几乎丧失贻尽。这是搞创作的人应该反思的。
顺便发点牢骚,像《老鼠爱大米》这种带着奶油气、糟蹋汉语的歌曲竟能风行一时
且搬上春节联观晚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3、风格独特。这是一首作品能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一个歌手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风格于歌手而言,是那种想用某个词来概括的印象,比如王杰的沧桑感、王菲的空灵冷寂、齐秦的清澈深情——虽说不一定准确。真正能说各成一家的歌手是极少的。当然,平庸的歌曲有平庸的听众,这是相辅相成,但总归经受不了时间的考验。
应该说技术上过关的歌曲还是比较多的。从整体而言,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
三位风格各异的音乐人,我凭什么将他们从众人中列出来?他们有别于其他歌手的,不
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他们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用旋律为精神命名。
作为一个歌手,同时也是普通的人,如何让他们的酸甜苦辣与更广泛的听众产生共
鸣?我觉得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不然你自唱自的,何必在舞台上?狂欢是仅仅刺激感
官的,必不长久。很多人会说我在说教,我也讨厌说教,但“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里的责任不是狭隘的,人立于世上,对生命、家庭、社会都有责任,甚至可以说对
“时光”也是有责任的,你不能辜负光阴。从这点来说,人要克服自私,既珍惜自己,
也关爱他人,不能活在一已的小空间里,无关痛痒地唱。顶尖的歌者,一定是立于人的
品格之上的。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对于那些小情调歌曲,无论多么走红,歌手多么风
光,但你很难从心底产生尊敬之感。但是,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我尊敬他们。
罗大佑是包容的,深沉的,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那种对人生的领悟无处不在,在他
的歌中,光阴是反复歌咏的,这种光阴是逝去的,有一种水漂过以后凉凉的感觉,但背
后透出的心灵却是温存的,是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闪亮的日子》中: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我每次听,都能感觉到光阴划过后,在心中留下刻骨的痕。同时,罗大佑有着浓郁
的文人创作倾向,比如《亚细亚的孤儿》,以前我一直不太懂,等读了台湾文学史,才
恍然大悟,这也是其它音乐人所不及之处。
黄家驹的歌曲中有一种极其难得的“真诚”,一种直面的力量。如《海阔天空》中
,当那个高昂而克制的声音唱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会感到一种强烈地激荡!这就是青春啊!这就是理想情怀!我们的所见的大部分流行歌曲,要么太过苍白,要么太过掩饰,总像隔了一层,挠痒都不够。
郑智化看起来像个另类,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太多虚伪面具,太多矫情造作,
太多冷漠势利,郑智化唱出了一个时代的人生百态,多么真实!他既唱《大国民》,也
唱《蜗牛的家》,但他不颓废,偶尔自嘲,然后把头抬起来,坚强地往前面走。
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
那一片被文明糟踏过的海洋和天地
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
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的呼吸
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
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是何等的锐利,又是何等的胸怀!他的“水手”几乎成了一种象征,比小说千言
万语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试想,整个港台流行音乐中,能找出几首这样的歌?
在这些真正感人的作品后面,是什么?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爱,一种“大
爱”,对生命的爱,浓烈而深沉,持久有撞击力,化有声为无声,直入心底。这是区别
于那些小情调歌曲的本质所在!
我试着分析其他一线歌手,我觉得他们许多条件都不错,歌也好听,人气也很足,
但从整体而言,似乎总缺了点什么——缺的就是这种大爱吧,无私地爱,超越个人情调
的。同样的主题,无论爱情或者人生,唱的是大是小,是轻是重,一望而知。创作型歌
手如齐秦、张雨生,怎么说也是人才了,但感觉总是强度不够,升华不上去(几首代表
作还是精品了啦);王杰、王菲、周华健、张学友等,都是风云人物,可终究是留连于
个人光景的,少了一种普世情怀;还有时下热门的周杰伦,无论是才华横溢或者独树一
帜,如果不能注入更多新的元素,我只能说唱的仍然是情调歌曲——确切来说是小资情
调。
当然,我还是要强调,这是从一个歌手(音乐人)整体而言的,事实上有很多单曲
是可以作为一个精神载体而永存的,比如像《故乡的云》《橄榄树》《酒干倘卖无》,
这些作品都是流行音乐中最有价值的。
我也无意刻意拔高他们三人。喜欢一个歌手但不会神化他,比如,我认为郑智化的
影响力不足,一方面是意识形态作祟,另一方面也是他表现手法单一造成的。Beyond 乐队的成功也反衬着中国摇滚乐的欠收。
回忆经典歌手以及他们作品,并非仅仅是怀旧,而是在体会一种人生的滋味,以及
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当代流行歌曲的滥俗,实是一种“大爱”精神的缺失。
--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218.11.17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